《元好問·滿江紅》原文賞析
一枕馀酲,厭厭共、相思無力。人語定、小窗風(fēng)雨,暮寒岑寂。繡被留歡香未減,錦書封淚紅猶濕。問寸腸、能著幾多愁? 朝還夕。
春草遠,春江碧。云暗澹,花狼藉。更柳綿閑飏,柳絲誰織?入夢終疑神女賦,寫情除有文星筆。恨伯勞、東去燕西歸,空相憶!
此詞寫女子的相思之情,當(dāng)是早年之作。
上片寫女主人公晝寢醒來,不勝相思之苦。“酲”是酒醒后困乏如病狀態(tài),“厭厭”是精神倦怠的樣子。醒后余醉未消,說明酒飲甚多; 飲酒多是由于思念所愛的人,心情郁悶。開頭三句是寫枕上醒來的主觀感覺,從人著筆。下面轉(zhuǎn)到環(huán)境,點出時間。“岑寂”即寂靜、寂寞之意。此時天已日暮,寒氣襲人,絕無人語,但聞小窗風(fēng)雨,沙沙淅淅,象是在訴說著不盡的幽怨和愁煩。“暮”字點出晝寢時間之長,而晝寢時間之長,又正見出酒醉之甚,相思之重。這三句雖然沒有“相思”字眼,實則處處同開頭呼應(yīng),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在寫相思。日暮時分,天色黯淡。這里的“小窗風(fēng)雨”不是暴風(fēng)驟雨,而是斜風(fēng)細雨。“人語定”更加突出了 “小窗風(fēng)雨”的清晰可辨,而風(fēng)雨之聲越是清晰,越加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因為只有在寂靜的環(huán)境中,才更加能顯出風(fēng)雨之聲。這幾句用眼前的自然景色,寫出無限寂靜清冷的氣氛、正好烘托著女子為相思所苦的凄涼心情。
眼前的孤寂喚起她對過去的回憶,看見繡被,仿佛聞到過去同所愛之人歡聚時的熏香,至今還未消減。這回憶是幸福的,但從回憶中醒來,又使人感到加倍的痛苦。思情的急切促使她給對方寫信。《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載:秦州(州治在今甘肅天水市)刺史竇滔被徙流沙(今新疆境內(nèi)白龍堆沙漠一帶),其妻蘇蕙很想念他,因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讀之,均成詩句,詞甚凄惋。詞中“錦書”即用此典,泛指書信。“封淚”見出一邊書寫,一邊流淚,緘封時眼淚猶滴在信上,印成紅漬,見出女子悲愁之甚,對所愛之人的感情之深。由于有上面三層刻畫作鋪墊,末尾“問寸腸、能著多少愁? 朝還夕”的詰問就顯得特別有力。“著”是“著”的本字,附著,詞中作容納解。兩句把抽象的心理活動的愁,賦予形體,使之可以測量,思致極新警。朝朝暮暮,都為相思折磨,多情的女主人公,真是愁腸寸斷了。
上片都是寫室內(nèi)情景,下片轉(zhuǎn)到室外,寫女子春日傷春懷人,是追敘,與上片所寫非一日之事。換頭兩句點出季節(jié)。“春草遠”暗用《楚辭·招隱士》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和《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語意,寫女子望見春江岸上的青草,綿延不絕,伸向遠方,不禁想念遠方所愛之人,她的思情如春草連綿不斷,她的心隨著碧綠的江水流向男子所在的地方。“狼藉”是縱橫散亂的樣子。“柳綿”即柳絮。時當(dāng)暮春,春風(fēng)吹得百花飄落,柳枝飄蕩,柳絮紛飛,天上的云彩也黯淡無光。古典詩詞中常用柳枝、柳絮比喻美麗的女子,“柳綿閑飏,柳絲誰織”還包含著女子孤寂獨居,不能得到所愛之人憐愛之意。春草、春江、春花、春云、春柳等等,既是即目所見之景,又以景寓情,用暮春慘淡的春色,烘托女子為相思折磨的凄苦心情,而對所愛之人的刻骨思念,亦即蘊含其中。景與情融為一體,不露一絲痕跡,意味深長不盡。
春天即將過去,仍然不見所愛之人的蹤影,女子非常失望。宋玉《神女賦》寫楚襄王曾在夢中同神女相遇。“文星”又稱“文曲星”,原為主掌文運的星宿,詞中用指善于寫作的人。唐崔玨《哭李商隱》: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詞中女子以神女自比,意謂要與所愛之人相會,除非是在夢中,自己的無限思念之情,只有杰出的詩人墨客才能表達。言外是說,女子無法把自己的萬種情愫,傳達給對方。歇拍以絕望語作結(jié),凄楚無限。“伯勞”為鳥名,就是杜鵑。 詞中用南朝樂府詩《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語意,是以伯勞和燕東西分飛喻女子和所愛之人異地離居,不得團聚。“空相憶”三字含著怨恨,但更多的仍然是懷念。明知相憶只是徒然,實際卻仍然不能不相憶,除非同他相會,否則,這相憶之情便永遠不會完結(jié)。
好問詞取法蘇、辛,兼有豪放、婉約諸派風(fēng)格。南宋張炎就說他的詞“深于用事,精于煉句,其風(fēng)流蘊藉處,不減周(邦彥)、秦(觀)。”(《詞源》)此詞把對人物的行動和環(huán)境景物的描寫結(jié)合起來,反復(fù)運用以景寓情的手法,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讀來委婉曲折,一往情深,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其風(fēng)流蘊藉旖旎動人,確不在周、秦之下。
上一篇:《王鵬運·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許衡·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