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英·臨江仙》原文賞析
芙蓉亭懷鄭奇逢
夜半忽驚風雨驟,曉來寒透衾裯。蕭條景色懶登樓。衡陽歸雁杳,幽恨上眉頭。
臺空院廢人依舊,月沈云淡花羞。芙蓉寂寞小亭秋。黃花傷晚落,相對倍添愁。
抒寫懷人愁思,是這首小令的主題。鄭奇逢或為作者親友。上片開端,以驟起的風雨頓入:“夜半忽驚風雨驟”,起勢奇突,將寒秋夜半被急風暴雨驚斷殘夢的情景寫出。夜來風雨,不能成寐,早寒逼人,心有所思,情更凄楚,因而就感到“曉來寒透衾裯”了。緊接著“蕭條景色懶登樓”句,又寫出怕看秋日蕭瑟景象的心理,因為 “衡陽歸雁杳”,所思之人,杳無音信,不禁“幽恨上眉頭”。據說湖南衡陽有回雁峰,大雁飛至此處便因峰高而無法越過。這里以“衡陽歸雁”喻書信。歸雁杳無,亦暗寓行人由于路途遙遠而難以歸來。這正是詞人心中無限“幽恨”的底蘊。
下片寫在芙蓉亭懷舊。芙蓉亭(在今浙江溫州) 為昔日相聚之處,如今已是“臺空院廢”,冷清空落的所在。又值“月沈云淡花羞”的黃昏時分,更增加了秋的凄寒和人的孤寂之感,所以說“芙蓉寂寞小亭秋”!而所思之人杳,滿腹思緒,無可共語者,只能獨對黃花了。可是黃花也到了晚景,已經憔悴堪憐。它本是耐得寒霜的,但也經不起深秋寒霜的摧殘。以花比人,作者自家也已禁不起離別愁思的折磨,頹然感到身心交瘁了。獨對殘菊,愁苦難言,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哀憐。
這首詞筆法細致委婉,情緒凄冷,風格與李清照相近。
上一篇:《張綖·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彭孫遹·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