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人月圓》原文賞析
自從謝病修花史,天意不容閑。今年新授,平章風月, 檢校云山。
門前報道, 麴生來謁, 子墨相看。老子正爾,天張翠幕,山擁云鬟。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朝廷征劉因為集賢學士。劉因稱病固辭,終獲允許,并被元世祖稱為“不召之臣”。從本詞內容看,當即作于此后不久。
詞的上片,故弄狡獪,把謝病后極為清閑瀟灑的生活,說得繁忙異常。修花史,為花修史,實際指品評、吟詠花草。平章,是評論、商討的意思,又是古代官職用語,有“平章軍國重事”等名目,是宰相一級的高官。檢校,是檢閱、查核的意思,也是官職用語,指正官以外的加官。在封建社會里,修史,是所謂“垂鑒后世”的大事;平章、檢校,更是“治國平天下”的要職。作者運用雙關手法,故意把吟詠花草、品評風月、徜徉云山的閑情逸致,同國家大事、朝廷要職混為一談,似是而非,詼諧風趣,絕妙地表達了自己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對隱逸生活的愉悅。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下片,繼續寫隱逸生活。“門前”三句,作者不直說自己留連詩酒,卻說成是酒和墨來拜訪他、親近他,“門前報道”四字,以假作真,煞有介事, 增加了趣味。麴生, 酒的化身,典出唐鄭啟《開天傳信記》:一次,方士葉法善與朝官聚會,有一個人大模大樣地進來, 自稱是麴秀才。葉法善用小劍砍下他的頭,此人就化為一瓶酒。喝完酒,葉法善摸著瓶說: “麴生風味, 不可忘也。 ”子墨,即子墨客卿,墨的化身。漢揚雄《長楊賦序》說: 因為賦是用筆墨寫成的,所以就用筆墨作為賦中兩個人物的稱呼。筆叫作“翰林主人”,墨稱為“子墨客卿”。作者選用這兩個趣味性較強的典故,把酒墨擬人化為二位佳賓,既保持了詼諧調侃的筆調,又見出作者隔絕世事,門無賓客之清高,用典是成功的。最后三句,以自己正陶然于碧天青山之下作結,余韻悠然,頗有陶淵明“悠然望南山”、“欲辨已忘言”的意境。“天張翠幕”,天色青碧,猶如一把張開的大翠傘;“山擁云鬟”,遠山蒼翠,恰似美女的髻鬟。
自魏晉以來,吟詠山水,歌頌隱逸,逐漸成為文人詩詞的熱門題材。本詞另辟蹊徑,運用雙關、擬人等手法,以游戲筆墨出之,構思巧妙,筆調輕松,意味盎然,極好地表現了作者以隱為樂,怡然自得的心情。應該指出,這種寫法并非作者獨創。本詞的上片,明顯地是從辛棄疾《沁園春》詞“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脫胎而來; 而全詞的構思、章法,則又是奪胎換骨地仿效朱敦儒《鷓鴣天》詞:“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但經過作者的巧妙點化,全詞既無辛棄疾的憤慨,也無朱敦儒的狂狷。有的只是作者自己的意境: 嘯詠山林,恬居塵外; 自己的風格:“樸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 (參見作者小傳)。顯示出作者善于借鑒前人以為我所用的功夫。
上一篇:《吳激·人月圓》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作霖·減字木蘭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