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耶律楚材·己丑對雞鳴山》原文賞析
三年四度過雞鳴,我仆徘徊馬倦登。寂寞柴門空有舍,蕭條山寺靜無僧。殘花濺淚千程別,啼鳥傷心百感生。今古興亡都莫問,穹廬高臥醉騰騰。
雞鳴山又叫做摩笄山,在河北張家口市的東南面,古為燕遼間的一條要道。傳說戰國時趙襄子殺代王迎其夫人至此山,而夫人本是襄子的姐姐,她不堪其暴,乃摩笄于山而自殺。代人為了憑吊這位剛烈的女子,遂立祠祭享,寄托哀思(參見《水經注》十三《漯水》)。己丑年(1229)冬天,忽必烈經過激烈的內部斗爭確立了自己的絕對優勢,眼看取得帝位已成定局。據《元史》耶律楚材本傳記載,楚材甚得太祖鐵木真的寵信,是親自托付給忽必烈的重臣。那么,在這場上層權力再分配的斗爭中,他自然要站在忽必烈一邊。或許正是為了這類事情吧,奔走王事,君子于役,這一年四過雞鳴,他已經是一個飽經滄桑的中年人了。
粗粗一看,此詩相當感傷,流露出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其實這是表面現象。它骨子里包含著對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傾軋的強烈不滿。詩人的心,與其說是消沉的,不如說是痛楚的。
此詩包含著四個層次。一是吊古。雞鳴山作為特定事件的空間表征,身臨其境,自然要想起那位權欲狂趙襄子來,此公六親不認,而今安在?二是傷今。歷史確實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天的襄子們,不是又在扮演著“興亡”之劇嗎?不過在詩里,這兩層意蘊都非常隱蔽,僅在“今古興亡”句點了一下,這是意到筆不到的寫法。三是描景。描景是正面用筆。頷聯寫山寺的荒寂,從心境上透出對那些爭權奪位爭奪得那般“熱鬧”者的否定情緒。頸聯借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的境界,坐實在“百感生”上。四是情緒。全詩于“倦”、“都莫問”、“醉騰騰”等處,把詩人那種拒斥性心態滲透到各個方面,流露出自身的酸苦。“騰騰”,迅疾剛健貌。唐羅隱有句云: “不知何處是前程,合掌騰騰信馬行。”(《途中寄懷》)這里是寫酒后亢奮之狀。已翻過雞鳴山了,棲息在帳篷里,本欲借酒澆愁,偏偏酒不消愁,“醉騰騰”不正是心之所非卻無可奈何的準確寫照么?
他是不滿的,但又不得不卷入殘酷的內部斗爭,痛苦于是從這里產生。
詩流轉自然,內蘊豐富,于眼前景中含意不盡,耶律楚材所啟示給我們的藝術境界就是這樣。
上一篇:古詩《潘耒·峽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耶律楚材·庚辰西域清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