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賦《越巫》原文與翻譯、賞析
[明] 方孝孺
越巫自詭善驅鬼物②。人病,立壇場③,鳴角振鈴④,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⑤。病幸已⑥,饌酒食⑦,持其貲去⑧;死則諉以他故⑨,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恒夸人曰⑩:“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11)。”
惡少年慍其誕(12),瞷其夜歸(13),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14),相去各里所(15)。候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16),且角且走(17)。心大駭,首岑岑加重(18),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栗氣懾不能角(19),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于人甚哀(20)。
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吾寢(21),吾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注釋〕
①本篇選自《遜志齋集》。越巫,越地的巫。巫,以降神驅鬼來騙錢的迷信職業者。②詭,詐稱。③壇場,作法的場所。④鳴角,吹海螺。振鈴,搖鈴。角、鈴都是巫裝神弄鬼時用的法器。⑤胡旋舞,原是唐代西北少數民族的一種舞蹈,姿態多快速旋轉動作。這里泛指巫手舞足蹈。禳(rang瓤),祈禱消除災殃。⑥幸,僥幸。已,停止。⑦饌(zhuan賺),吃喝。⑧貲,同“資”,財物。⑨諉,推托。⑩夸人,向人夸耀。(11)莫敢我抗,不敢反抗我。(12)慍(yun運),恨。誕,荒誕。(13)瞷(jian諫),窺伺,偷看。(14)棲,棲息。(15)去,離。里所,一里左右。(16)旋其角,旋轉地吹他的海螺。(17)角,作動詞用,吹角。(18)首岑岑,頭腦發脹。(19)栗,發抖。懾,恐懼。(20)號(hao豪),大聲哭叫。(21)亟(ji極),趕快。
〔分析〕
本文記敘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越巫自欺欺人,最后自食其果。文章短小精悍,可分上下兩段,上段寫其“害人”,下段寫其“害己”。上段又分四層:自詭、禳病、效驗、夸人。開篇介紹越巫,只一句“自詭善驅鬼物”,干凈利落。寫其禳病,則“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見形聞聲,仿佛真的“驅鬼有術”。那么“效驗”呢? 無非兩種:僥幸病愈,就大吃酒食,拿走錢財;病人死了,就推說別有緣故,而決不是法術不靈。明明虛假,還常夸口:“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四層意思“順流”而下,不枝不蔓。自吹自詭,寫其虛妄;驅鬼跳叫,現其丑態;貪利誤命,顯其惡劣;以術夸人,見其愚頑。然則其人下場,隱然可以預見。果然,“夸人”引來“懲罰”,開啟下段。
下段分三層:惡少布置懲罰、越巫歸途受驚、越巫抵家即死。第一層敘述簡約,卻交待了懲罰的動因、時機、地點、方式。第二層最精彩,又分四小層寫出,一是初遇砂石襲擊時的反應:“以為真鬼”,“且角且走,心大駭”,“行不知足所在”。二是“稍前,駭頗定”,張而有弛,隨即又張:“角不能成音,走愈急”。三是“復至前”,這次是連角和鈴也嚇丟了,“惟大叫以行”。第四小層變換筆墨:不“下砂石”了,但“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以至于“號求救于人甚哀”。這四小層描寫精細,照應嚴密,錯落有致,動作心理,惟妙惟肖。其受驚程度則層層加深,為下文寫“死”張本。語句短促明快,頗見氛圍。第三層是故事結局。“大哭叩門”,“舌縮不能言”,極寫其喪魂落魄,以至“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膽裂色藍”并不科學,但很形象,仿如親見。“巫至死不知其非鬼”,卒章“點睛”,意味深長。
文中諷刺和夸張手法十分成功。讓人物言行前后矛盾,就有很好的諷刺效果。剛剛自夸“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歸途上以為真有鬼了,卻驚恐萬狀,大呼救命,就使其“牛皮”不攻自破。上文寫他“自詭善驅鬼物”,“鳴角振鈴”,煞有介事,而歸途上“旋角”“振鈴”都沒用,后來連家伙也嚇丟了,這就戳穿了他為人“驅鬼”的把戲。越巫確實信鬼,結果把少年的“惡作劇”當作真鬼,竟被嚇死,“至死不知其非鬼”,這也諷刺了他迷信虛妄之深。夸張主要見于歸途怕“鬼”、驚恐而死的描寫中,他被嚇得“行不知足所在”,“手栗氣懾”,“大叫”,“號求救”,“大哭”,“舌縮不能言”直至“膽裂死”,都帶漫畫手法和喜劇色彩。由于諷刺夸張運用得法,文章便富有幽默感,讀者自會發出會心的笑聲。
作者在本篇和另一篇《吳士》的后面附有一段小記:“右《越巫》,《吳士》二篇,余見世人之好誕者死于誕,好夸者死于夸,而終身不自知其非者眾矣,豈不惑哉? ……書以為世戒。”可見本文是諷刺那種“好誕而死于誕”,卻“至死不知其非”的人,并用以警戒世人。因此本文至少有兩方面的教育意義:一是在當時迷信成風的時代,具有破除迷信、勸戒世人不要信鬼信巫的作用;二是告戒世人不要被社會上一些邪說歪道所迷惑以至陷溺其中不能自拔,否則必然會以自欺欺人始,以害人害己終。這點在今天也有現實意義。因而這篇短文雖為雜著,實際上具有寓言的性質。
上一篇:散文賦《越婦言》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運斤成風》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