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淮南子·防患之道》鑒賞
太宰子朱侍飯于令尹子國。令尹子國啜羹而熱,投巵漿而沃之。明日,太宰子朱辭官而歸。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辭官去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輕行而簡禮,其辱人不難。”明年,伏郎尹而笞之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見,終始微矣。夫鴻鵠之未孚于卵也,一指篾之,則靡而無形矣;及至其筋骨之已就, 而羽翮之所成也, 則奮翼揮翙, 凌乎浮云,背負青天,膺摩赤霄,翱翔乎忽荒之上,倘佯乎虹蜺之間, 雖有勁弩利矰微繳、 蒲且子之巧, 亦弗能加也。江水之始出于岷山也,可攓裳而越也; 及至乎下洞庭,鶩石城,經(jīng)丹徒,起波濤,舟杭一日不能濟也。是故圣人者,常從事于無形之外,而不留思慮于成事之內(nèi),是故患禍弗能傷也。
(《淮南子·人間訓(xùn)》)
人間的禍與福是事物的一對矛盾著的對立面,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互相轉(zhuǎn)化。人們要想避禍求福,就必須察微。《淮南子·人間訓(xùn)》講的就是這種人生哲理。哲理是抽象的,不容易懂,作者就用許多具體的事例加以說明。
文中先講一個故事。說楚國有個太宰叫子朱的,他看到令尹吃無吃相,由此得出結(jié)論: “令尹輕行面簡禮,其辱人不難。”并在第二天辭職回家。過了一年,令尹果然受人之辱——“伏郎尹而笞之三百”,而自己則不受連累。這個事例說明: 察微可以避禍求福。文中對所察之微作了生動描述: “令尹子國啜羹而熱,投巵漿而沃之。”一個“啜”字,一個“投”字,令人忍笑不禁,活畫出這位達官貴人的“簡禮”與“輕行”的形象。
接著又用兩個比喻,進一步說明只有防微杜漸,才能清除禍根。第一個比喻用的是鴻鵠未孵而易滅,已大則難制。文中對鴻鵠的難制作了淋漓盡致的渲染。惟其難制,才顯示出防患于未然的必要。第二個比喻用的是江水始出而易越,下流則難渡。文中對難渡的江水也作了盡情的渲染。文章最后歸結(jié)為: “是故圣人者,常從事于無形之外,而不留思慮于成事之內(nèi),是故患禍弗能傷也。” 比喻豐富多采,說理深入淺出,文勢滔滔汨汨,很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莊子》的文章常常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一個比喻連著一個比喻,風格汪洋恣肆,撲朔迷離,顯示出奇譎瑰異之美。這篇文章,同樣具有這種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
上一篇:《金元·元好問·錦機引》鑒賞
下一篇:《明·徐芳·雁奴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