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與之·喜遷鶯秋夜聞雁》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秋寒初勁。看云路雁來,碧天如鏡。湘浦煙深,衡陽沙遠,風外幾行斜陣。回首塞門何處? 故國關河重省。漢使老,認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煙水瞑。聲過小樓,燭暗金猊冷。送目鳴琴,裁詩挑錦,此恨此情無盡。夢想洞庭飛下,散入云濤千頃。過盡也,奈杜陵人遠,玉關無信。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對流落在北方的親人的懷念,表達了作者對北宋淪亡,人民流離失所的哀痛之情。從康與之的生平來看,這首詞大約是南渡初期的作品。
詞的上片,緊扣“秋夜聞雁”的題目,以及秋天雁從北方飛向南方的特點,抒發了對故國山河的關注之情。“秋寒初勁”,點出了節令和氣候。在這秋風勁吹的季節,抬頭望處,在月光如鏡的藍天之上,大雁列陣而來,雁叫聲聲,引起了詞中抒情主人公的注意。它飛往哪里去呢? “湘浦煙深,衡陽沙遠”——它飛往煙水迷茫的湘水之濱,飛往那遙遠的衡陽水邊的沙灘! 它是從哪里飛來的呢? “回首塞門何處? 故國關河重省”。“故國關河”一句,是全詞的主旨所在。女主人公回首北望,茫無所見。她想到在那遙遠的北方,羈留在金國的親人,象漢代的使節蘇武一樣,經歷了痛苦的歲月,已經憔悴變老,大雁從北方飛來的時候,可曾在上林苑的上空徘徊不定? 或許它會捎來親人的音信吧?這種由雁及人展示的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實際上已經突破了愛情題材的一般意義,而表現出對祖國山河分裂,金人占領北方的憤懣。因為正是這一點,才使得親人不能團聚,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不能實現。
詞的下片進一步抒發了女主人公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在那江南水鄉煙水迷濛的晚上,雁聲從她們住的小樓上經過。房間里搖曳著昏暗的燭光,金猊里香已燃盡,沒有一點熱氣。這樣的景物描寫,更襯托出女主人公環境的孤獨與凄涼。她目送著大雁的由北往南飛去,彈琴寄托落寞的情懷;她寫了一行又一行的詩句,織了一匹又一匹的錦繡,來抒發自己無盡的“恨”與“情”。這里,“挑錦”是用前秦竇滔妻蘇氏織錦回文以寄竇滔的典故。女主人公“裁詩挑錦”,想把自己的寂寞、痛苦和思念之情寄與親人,而這種感情又是無窮無盡,寫也寫不完的。她想象之中,飛過的大雁會在洞庭湖邊落下,散失在千頃云濤之中。女主人公癡癡地送目遠望,一直到大雁過盡,這才想起雁足并未傳來親人的書信,帶來一點兒信息。“人遠”而“無信”,信息都不通,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夠相聚在一起! 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這里借指汴京。玉關,即玉門關,在甘肅敦煌西,這里指代北方。詞到最后,女主人公思親之情進入高潮,思親而不見之恨也進入高潮,詞也就戛然而止,引起人們無限的嘆息和遐想。
南渡初,康與之還是希望能恢復中原,中興宋室的,所以他會上《中興十策》而有名于時。這首詞也以婉麗的筆調表達了這種家國淪亡之痛。可惜的是不久之后他便諂事秦檜,變得不足取了。
上一篇:《許棐·后庭花》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顧炎武·塞下曲(選一)》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