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詩經·國風·鄘風《載馳》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赜诖蟀?,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自古至今都認為這是許穆夫人寫的一首愛國詩。據歷史記載,公元前660年夏歷12月,狄人侵衛,占領了衛都城——沫(在今河南湯陰境內),殺了衛懿公(許穆夫人之父),衛公室諸臣和部分百姓南渡黃河,在衛漕邑暫時落腳,衛統治集團擁立公子申(許穆夫人的哥哥)為君,稱為戴公。不久,戴公死,又立公子燬(許穆夫人之弟)為君,稱為文公,于公元前659年遷到楚丘(在今河南滑縣境內)。第二年,在齊、宋、曹的援助下,以楚丘為都,光復了衛國。此詩應寫于前659年遷楚丘之前的上半年,是許穆夫人吊唁宗主國之作,當時她已到了衛漕邑?!把灾劣阡睢?、“芃芃其麥”、“言采其虻”等詩句和他們面對面地爭辯即是明證。至于詩句中的“大夫君子”等字詞到底作何解釋,這直接關系到對詩的主題的理解。我們認為“大夫君子”是許、衛兩國的大夫?!按蠓虬仙妗钡摹按蠓颉?,是衛大夫,“許人尤之”的“許人”,是許穆夫人的隨從大夫,“眾稚且狂”的“眾”卻是衛大夫?!靶凉?、“旋反”既不是回許,也不是赴衛,而是回舊都——沫。他們爭論的是如何復衛,爭論地點應在漕邑。全詩可分為四章。
第一章,寫許穆夫人歸衛的目的和憂痛心情。首四句寫她聽到狄滅衛的消息后不怕路途之遙和勞苦而疾速歸衛的行動和沉痛的心情,初步顯示出其不凡的風度,表現了她要參與國事的愿望和愛國思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二句,再現了狄人入侵、衛國臣僚跋山涉水疲于奔命的情景,表示了她對衛大夫的關心與慰問,抒發了她熱愛宗主國的深厚感情。
第二章,寫她參與謀劃復衛、力排眾議的情況。從“既不我嘉,不能旋反”的話中可以看出她和衛國臣僚、許國大夫爭辯的情況和意見的分歧,他們爭論的問題并不是回許,而是復衛。爭論的焦點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恃外援來恢復衛國。顯然,許穆夫人是堅持自力更生、重整人馬、收復失地。她單槍匹馬,不顧眾人的非難和責怨,激憤地反駁說:“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我思不閟”。 意思是,比起你們那些不高明的意見,我考慮的并不迂闊,并非行不通。姚際恒說:“言爾未必是,我未必非。始顯露己之意見與許人別?!?《詩經通論》)她的意見不只是與許人別,更主要的是與衛人別。
第三章,寫她回擊大夫們對她的非難。衛、許大夫以輕蔑譏訕的態度說她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婦道人家,是為了泄個人的私憤而一時感情沖動。對此,她以登高山舒憂思、采貝母解郁憤作比,陳述了自己的愁苦憂憤完全是為了衛國的復興,并以“女子善懷,亦各有行”給對方以有力回擊,表明自己的傷感決不是一般女子的多愁善感,而是對衛國滅亡的感懷和對衛國前途的系念。
第四章,寫她堅信自己的主張正確。姚際恒說:“末章乃言其情,謂我之所思無他,思所以救衛耳?!?同前)這一認識是符合詩意的。“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是她歸衛途中所見景物。衛國田野寬廣,麥苗蔥綠茁壯,蘊含著生機和力量,這更激發了她的愛國熱情。眼光短淺的衛、許大夫由于被狄人侵犯所震懾,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企圖靠大國的援助來拯救衛國的敗亡。許穆夫人針對著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尖銳地指出:“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她正確地分析了各侯國在斗爭中所持的態度,明確指出那些大國決不會對衛國親近,決不會因衛被侵而著急。最后,她自信地說:“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边@委婉而深刻的話語中,表現出她剛烈的氣質,明確指出對方所考慮的都是不著實際的空想。
本詩通過許穆夫人歸衛救國及其主張不被大夫們采納的自述,展示了她對宗主國命運無限擔憂的襟懷,表現了她敢于斗爭的精神和愛國思想。她確實是我國第一個女愛國詩人,她對祖國如此關切的思想和落落大方的風度,是一般君夫人所難以具有的。她那穩重自信、深謀遠慮、奮發有為、昂然進取、敢于斗爭和堅持正義的品格,是值得后人稱道的。
錯落多變的章法是這首詩的特點。第一章六句,直敘吊唁事,表達憂痛心情。第二章八句,用重疊形式于纏綿悱側之中含無限氣憤,表現了她的冷靜態度。第三章六句,以設想起興的手法抒發郁思之情,巧妙地斥責了衛、許大夫。第四章八句,以赴衛途中所見景物起興,表現了熱愛祖國的感情,并指出靠外援復衛之不可能,進一步闡述堅持自力更生的高遠見解。這種多變化的章法結構,顯得文勢舒展,情感激憤,思想強烈,同時也把人物爭論的情況和各自的主張清楚地表達了出來。
上一篇:散文·方孝孺文《越巫》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威王納諫》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