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曇·焦山夜泊》原文賞析
華嚴靈館壓嶕峣,一片風煙接寂寥。大地星河圍永夜,中江燈火見南朝。魚龍古寺三秋水,神鬼虛堂八月潮。獨上數層捫北極,滿天風露下銀霄。
焦山,在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長江中,因東漢陜中焦光隱居此山而得名。七律《焦山夜泊》描繪了雄奇壯闊的焦山夜景,是王曇詩中十分成功的紀游之作。
前四句寫登樓前所見,大都是目力所及。“華嚴靈館壓嶕峣”,從建筑物的位置來描述,實寫焦山的雄姿和氣勢。夜泊焦山,登上山頭,只見華嚴閣高高地矗立其上。嶕峣(jiaoyao),高聳貌。“壓”字表明華嚴閣之高大。“一片風煙接寂寥”,從大全景寫焦山遠望所見,“一片風煙” 已經夠蒼茫無際了,再加上“接寂寥”三字,更顯其夜色廣大無邊。“大地星河圍永夜”,從焦山四周寫萬家燈火徹夜不熄,點綴出明亮、神秘而又美麗的燈光星彩。星河閃爍,大地生輝,惟有焦山一片漆黑,詩人環顧四周燈火,感受非同一般。如果說上一句是寫焦山四周空間的寥廓,那么下一句“中江燈火見南朝”就是寫焦山古今的巨變,時間的久遠。“南朝”,宋、齊、梁、陳四朝的合稱。“見南朝”意思是說,可以想見南朝時繁華的景象。至此,前四句偏重從視覺形象上寫夜泊焦山所見。
緊接下來,后四句主要從心理感受上寫登華嚴閣所想。“魚龍古寺三秋水,神鬼虛堂八月潮”,緊扣夜泊時令,極寫進入華嚴閣后感到的陰森可怖和所聽到的大江浪潮之聲。“神鬼虛堂”出自朱彝尊《題南昌鐵柱觀》詩中 “虛堂神鬼晝無聲”一句。虛堂,空堂。“三秋水”、“八月潮”的聲響不時傳來,更增添了 “神鬼虛堂” 的陰森可怕。這與 “僧寮繩床平,濤聲在席底。傾耳來睡情,平心得坐理” (俞明震《焦山松寥閣夜坐》)那平靜、安詳的情調迥然不同。最后兩句寫登高極目,壯懷銀霄,十分精彩。“獨上數層”不單寫華嚴閣之高,更主要的是突出了詩人不為神鬼虛堂所阻,獨自一人勇敢登高的無畏。“捫北極”雖是想象之辭,卻很好地表現出了詩人登高之時的壯思奇想。“滿天風露下銀霄” 緊承上句而來,把詩人因奇想而生發的美妙感受用詩的語言傳導給了萬千讀者,博大、瑰麗、高遠,令人浮想聯翩,激奮不已。
這首詩一連選用了 “壓”、“接”、“圍”、“見”、“捫”、“下”等極富表現力的動詞。八句中有六句都是同一句式,變化雖少,但給人留下的感受卻極其強烈、集中。通篇以焦山華嚴閣為主景、中心和制高點,處處寫夜色,句句寫夜色。首聯寫夜色的濃重和寂寥,頷聯寫夜色的美麗和變幻,頸聯寫夜色的驚心和可怖,尾聯寫夜色的壯麗與神奇。
讀了王曇這首奇詭恣肆的律詩,好像跟隨作者去焦山經歷了一次夜泊登覽的生活體驗:時而舉目遠望,時而四顧星河,時而古寺聽潮,時而登樓捫天,令人感到妙不可言。
上一篇:古詩《元好問·湘夫人詠》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又旦·牽纜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