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上一樹槐,
手攀槐枝望郎來。
娘問女兒: “望什么?”
“我望槐花幾時開。”
——《中國歌謠選》第一集
這首民歌早在幾十年前就譜成多種曲調在民間歌唱著了,一直流傳至今,可見它膾炙人口為廣大群眾所喜愛。那么,它的藝術魅力究竟在哪呢?主要是意境優美雋永,很富詩情畫意,堪稱一朵經久不敗的藝術之花。
首先,一座高高的山峰巍然聳立,已經氣勢不凡;一棵槐樹就長在這高山上,這槐樹就更不一般了。山上樹木花草很多,作者單單捕捉這棵槐樹,看來它是定然別有意趣的了。我們可以想象:它是一棵枝大葉茂、能蔽風擋日、招引行人的大樹,樹下常常有人來歇腳、敘懷、談情說愛。也許樹上那密密的枝葉,已經編織過或還在編織著無數綠色的、奇異的愛情故事,成雙成對的鳥兒也被吸引來為那些有情人唱著快樂的歌……
再者,一位妙齡女子正用手攀著一根槐枝,思漫漫、情悠悠地向遠處眺望。也許她的情人曾采摘過這槐樹枝贈送給她作臨別紀念了吧?她觸景生情了?凡是動了情的物象,都不免會在心中產生無限情思,槐枝正是這種物象。 “槐枝”,與“懷之”諧音,即懷郎。大概她的郎君就在這大山的前方村落居住吧?姑娘正在熱切地懷念著他呢!她“望”郎奇跡般地出現在眼前,幫她割草、打柴、種地;她“望”郎能來接她,幫她挑擔、負重;她“望”郎能像往日一樣與自己同坐槐樹之下說古道今,切切私語……她一定是位美麗多情的姑娘吧?她穿的什么衣裳?梳的什么發式?
她美目流盼,情思縷縷,神情恍惚地向前望著,望著,以至引起了媽媽的注意。媽媽關切地問道:你在“望什么?”女兒羞怯而閃爍其詞地答道:“我望槐花幾時開。”借用眼前景物和字的諧音來表達難以明說的心曲,這一回答實在是令人叫絕!
譜成歌曲后的歌詞還有一段,不妨抄錄在此,以供欣賞:<
small>
哥是天上一條龍,
妹是地下花一蓬。
龍不翻身不下雨,
雨不灑花花不紅。
與第一段合起來,這首民歌就更趣味盎然了。
上一篇:《風》原文|賞析
下一篇:《魚兒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