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贈內人①》唐詩賞析,《贈內人》原文與注釋
張 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注釋】 ①內人:宮內宜春院的習藝人。
【鑒賞】 這一首也是宮怨詩。詩中通過宮人帶著羨慕的眼光注視白鷺和拔出玉簪救飛蛾兩個形象化的動作,表現了她的無聊情緒,而無聊的原因則是遭遇冷落。本詩含蓄,耐人尋味。
唐代選入宮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女,她們一入深宮內院,就與世隔絕,被剝奪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詩人匠心獨運,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寫她們的凄涼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們的愁腸萬轉的怨情,只從她們中間的一個人在月下、燈畔的兩個頗為微妙的動作折射出她的遭遇、處境和心情。
首聯“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乍看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寫景句子,而詩人用字遣詞上卻是費了一番斟酌的,“禁門宮樹”,點明地點,但門而曰“禁門”,樹稱 “宮樹”,就烘托出了宮禁森嚴、重門深閉的環境氣氛。“月痕過”,暗示出月下之人在百無聊賴之中佇立凝望已久,又從光陰的流失中暗示女子的青春的虛度。“媚眼” 兩字說明望景的人是一位美貌的女子,但美貌的女子空有明媚的雙目,卻幽禁在如同牢獄的宮中,環境單調得實在沒有東西可看,她無可奈何地惟有將目光投向高高在宮樹上的鷺窠。描寫蘊含深刻,讀者不由得聯想此刻宮女也許會想: 飛鳥尚有歸宿,還有 “家庭”,并能飛出禁門,在廣大的天地中自由飛翔,而自己何時才能飛出牢籠,重回自由人間?
詩的下半首變換了場景,把戶外轉向戶內,女子“剔開紅焰救飛蛾”,顯示了少女善良,這里以飛蛾投火暗含女子的命運好似飛蛾,而剔開紅焰,救出飛蛾,既是女子對飛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哀憐。
上一篇:《李群玉·贈人》唐詩賞析,《贈人》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杜荀鶴·贈質上人》唐詩賞析,《贈質上人》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