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詩是戰國時著名刺客荊軻渡易水、赴秦都,為燕太子丹刺秦王臨行前所唱的訣別歌。雖只有短短兩句,卻悲慨激昂,為世所傳。
這首詩是在特定環境下寫就的。荊軻與秦舞陽同赴秦都謀刺秦王,事成與否,都無生還的希望。因此,送別的一幕也就分外悲壯。據《史記·刺客列傳》載,燕太子丹與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涕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正值天寒地凍,嚴冬蕭殺,送別的人們一律穿著白衣,戴著白冠,為壯士送行,悲慨的歌聲和著凄厲激昂的擊筑聲,構成極為壯烈感人的一幕。詩中即景抒情,用蕭蕭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易水起興,襯托壯士一去不復還的訣別之情,使人們感到悲壯淋漓。詩的第二句突出了一去不歸的嚴峻事實,更使人壓抑沉痛,從而蕩人心弦,收到了強烈的悲劇感人效果。
上一篇:宗澤《早發》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子昂《春夜別友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