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詩《游子吟》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據四部叢刊影明本《孟東野詩集》,下同)
孟郊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為人性格耿介,拙于生計,一生窮愁潦倒。其創作,也以啼饑號寒哀窮嘆困者居多,表現出憤世疾俗的思想感情。在藝術風格上,力求新穎、奇警,善于用簡短的篇幅表現深刻的體驗,極受韓愈推崇,后人因而并稱韓、孟。
《游子吟》,樂府《雜曲歌辭》篇名。傳世者有孟郊、顧況等人的作品,孟郊的這一首,更是世代傳誦,膾炙人口。
此詩題下作者自注云:“迎母溧上作。”說明是他中進士、任溧陽尉時所作。前四句,通過慈母縫衣送別的典型情景表現了崇高的母愛,可以喚起一切游子和曾經是游子的人的深沉回憶。詩中所寫與讀者的回憶相補充、相結合,慈母的音容便浮現于眼前。作這首詩的時候,詩人正迎接母親到溧陽尉任上去奉養,算是在報答母親;但當想到他以前多次遠行、慈母多次“臨行密密縫”的情景,便覺得慈母之恩是無論如何也報答不完的,于是靈感的火花突然閃現,寫出了動人的結尾:“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心”,小草的嫩芽;“草”前著一“寸”字,言其微小。“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春季包括陰歷正月、二月、三月,依次稱為孟春、仲春、季春,合稱“三春”。“春”前著一“三”字,言其綿長。以“三春暉”比喻母愛,以“寸草心”難報“三春暉”比喻子女報不完慈母的恩情,使得前面所寫的慈母形象更其鮮明,更其崇高。
劉須溪評此詩云:“全是托興,終之悠然不言之感,復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猶不忘談。詩之尤不朽者。”
上一篇:郭璞詩《游仙詩》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文·梅曾亮文《游小盤谷記》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