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江樓閑望關中親故》原文與賞析
李群玉
搖落江天欲盡秋,遠鴻高送一行愁。
音書寂絕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頭。
年貌暗隨黃葉去,時情深付碧波流。
風凄日冷江湖晚,駐馬寒光獨倚樓。
湖南詩人李群玉“清才曠逸,不樂仕進” (《唐才子傳》),其詩多寫登山臨水,懷人送歸之事,并在其中寄托自己羈旅坎壈、壯心難酬之情。這首七律,就是通過登高臨遠,懷親思故之筆,來抒寫詩人的身世之慨。
首聯以景語發端,寓敘事寫情于其中。“搖落江天欲盡秋”一句,敘時令而以景語出之:暮秋之時,萬物凋零,臨水處江天一色,曠遠蕭瑟。詩人于秋江遠天之前,冠以“搖落”二字,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九辯》) 的秋景中,自然溢出了登山臨水、貧士失職的坎壈之情,正所謂“搖落深知宋玉悲”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這一句對景興起,寄情高遠,然讀者眼前已然浮現出愁懷縈結的詩人身影。“遠鴻高送一行愁”順接首句描繪秋色。寥廓的江天中,一行北雁向南飛入詩人視野。如果說“搖落江天”還只是大筆寫意的虛景,那末,這一句則是以實相補,于一虛一實中,抓住楚地暮秋最具特色之景,將這幅楚江秋色圖繪得景高意遠,神完氣足。由秋暮而及征雁,由征雁而頓生愁情,這一“愁”字,既呼應“搖落”二字,又為中間兩聯寫情透露先聲。
中間兩聯抒寫搖落之愁情,以“音書”、“身世”、“年貌”、“時情”四樁心事,層層遞進,逐層深入地抒寫詩人心中婉轉百結的悲哀。鴻雁由北而來,撩動了詩人的鄉愁,經過關中的鴻雁,可否帶來親朋故舊的書信?人言雁足傳書,果其真乎?詩人引領以望空中征雁,剎那間心中升起一線希望。但傳說終歸是傳說,大雁從頭頂飛過,希望亦被雁行帶走,送來的是更加沉重的失望。多少次的期待,多少次的失望,親人依舊是音訊渺無。關中親故的書信,對詩人何以如此重要,是對親情友誼的思念,抑或這書信關系到詩人的宦海升沉?詩中不曾點破,卻繼之寫身世蹉跎之悲。在憂切殷盼之中,歲月如逝之情更甚,在家鄉楚地,難道就要一事無成地銷磨盡這青春年華!看著眼前紛紛吹落的黃葉,詩人感到自己的青春容顏正在逝去,隨著那枯葉遠遠飄去。算了吧,時情冷暖,一切的一切,都交付與無言東去的碧波,任其飄流。這四句詩,一句一意,前后相生,將詩人的愁情層層寫出,層層加深,最終陷入難以解脫的愁情之中,正如詩人在《雨夜呈長官》詩中所言: “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愁窮重于山,終年壓人頭。”把詩人身世潦倒,歲月虛度之悲寫得淋漓盡致。
“風凄日冷江湖晚,駐馬寒光獨倚樓”二句,以寫景呼應開篇,就倚樓望親故之題作結。在秋江日暮高樓之上,在風凄光寒之中,詩人佇立北望,晚風拂動著他的衣襟,冷氣侵襲著他的愁心。全詩以凄冷的景語結束,辭盡意不盡,仿佛在整個意境空間中飄拂著不散的愁絲。
本詩結構頗為新穎,就詩題看,全詩是寫江樓所望而引起的思親故之情。按照通常的寫法,當先敘登樓所見,再寫所見之感,而本詩則先以景色敷染,繼之以抒情,結語方才點題,在四句景語中插入四句情語。這種寫法有意識地打亂敘述時序,看似不合常規,但作者卻巧妙地利用空間構圖關系,將景語與情語融為一體,利用情景之間的粘合力,把寫景和言情結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表情風格。首聯寫景,卻以“搖落”二字使景語成為情語。頷、頸聯言情,卻不脫閑望之景,秦云、楚水、黃葉、碧波皆眼前景。尾聯繪景,用凄、冷、寒等字染色,將詩人心中對身世、時情的凄涼之情用感官形式賦于景物,在臨高望遠之中,含不盡之意。這樣,全詩的一切景語都成為情語,而一切情語又都以景語出之,情景渾然,很好地表現了感情。
上一篇:《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鮑溶·泊楊子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