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南陵系宣州屬縣(今安徽縣名)。詩人先后在太和五年至七年(831—833)、開成二年至三年(837—838)入宣州幕,此詩當寫于作宣州幕僚之時。
從全詩看,所謂“道中”應是水程,所寫景物均系舟行所見。
首句寫風平浪靜時景象。江水在緩慢地平靜地流淌,微風輕拂,柔櫓輕搖。詩人此時心境想必也像這“漫悠悠”的“水面”一樣,比較從容舒緩吧。雖也有孤獨之感,那多半只處于潛意識的狀態。次句寫氣候驟變:江風轉急,水波搖蕩。風起“云”飄,故覺其“輕”;風緊天涼,故有“欲變秋”之感。作者雖未寫明季節,由“欲變秋”三字,可知此時正值夏末之時。風云江水的變化,激起了詩人的感情波瀾,特別是瑟瑟秋意,觸發了詩人宦游的羈旅離愁,從而為第三句的直抒胸臆作了鋪墊。
三、四句再推進一層,一方面以“客心孤迥”將前面所寫舟行時的心境挑明,另方面又以“紅袖憑江樓”的令人心搖神蕩的景象把思緒引向一個更深窈、邈遠的境界。紅袖佳人倚樓憑眺,是在欣賞江上的景色,還是希求“天際識歸舟”?詩人無從知曉,讀者也無須追索,但這位不知是“誰家”的靚妝佳麗,卻正好出現在詩人羈愁濃重之時,豈不更教人難以為懷!豈不更引人對溫馨的家的思念!全詩所抒之情,到此又帶上了一層柔媚旖旎的色彩。
這首小詩特饒畫意,別具境界。作者以藍天、白云、碧水、孤舟、高樓、紅袖等物象,組成了一幅色彩鮮明而又濃淡相宜、高低有致的江南水鄉圖畫,其境闊遠優美,其情深沉細膩,特別是末句,簡直是神來之筆,使得這首詩帶有幾分詞的韻味。
上一篇: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薛瑩《錦》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