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詩《在獄詠蟬》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據中華書局本《駱臨海集箋注》)
駛賓王的《在獄詠蟬》作于高宗儀鳳三年(678)秋。沈德潛以為此詩所謂“在獄”,大約是“未從敬業之前曾見系也”(《唐詩別裁》卷九),然未指明何年所作。清陳熙晉《續補唐書駱侍御傳》云:“儀鳳三年,以薦遷侍御史,時高宗不君,政由武氏,賓王數上章疏諷諫,為當時所忌,誣以贓,下獄久系。……儀鳳四年,高宗幸東都,六月改元調露,遇赦得釋?!痹娮饔谇锾?,儀鳳四年六月已出獄,所以詩只能是作于儀鳳三年秋。詩人懷著遭忌被誣后的滿腔悲憤寫下這首借蟬自喻、剖白心跡的詩篇。
詩前原有“序”云:“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樹;而聽訟斯在,即周邵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乎前聽?嗟呼! 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毛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資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衰弱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边@是一篇充滿俊逸清新之氣的駢文,循“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的觀點闡發了“心物交感”的道理,細述了作詩的緣由,是鍥入詩人心靈、透過表層意象、把握本詩深層意蘊的一把鑰匙。
詩的開端,以對句起興,“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秋蟬疏引,惹動了我這個“階下囚”懷念故鄉的愁緒??椭兴监l,已是十分難受;逢秋而客中思鄉,深進一層;何況是秋天在獄中的“客思”,又深一層。兩句細膩地寫出詩人愁思深重、不堪忍受的心理感受。頷聯用流水對,詩思貫通,表明自己是蒙冤下獄的。上句說蟬,“玄鬢影”指蟬翼;下句說自己,“白頭吟”,指詩人頭白吟詩?!靶W”、“白頭”,分承首聯“蟬聲”、“南冠”,詩脈極為細密。兩句不僅對仗工整巧妙,而且色彩上構成強烈的反差,濃化哀愁情思?!鞍最^吟”又是一語雙關,《白頭吟》本是古樂府《楚調》曲名,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云:“一說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若宋鮑照‘直如朱絲繩’,陳張正見‘平生懷直道’,唐虞世南‘葉如幽徑蘭’,皆自傷清直芬馥,而遭鑠金點玉之謗,君恩似薄,與古文近焉。”可見,詩人暗用《白頭吟》曲名,正是寓有自傷清直而遭誣受謗的深意,為自己的受誣下獄鳴不平。頸聯寫蟬的艱難處境,寫蟬,也寫自己?!奥吨仫w難進,風多響易沉”,秋露濃重,秋風浩蕩,使蟬飛行困難,難以前進;鳴聲受遏,不能遠揚?!奥吨亍薄ⅰ帮L多”暗喻政治環境之險惡;“飛難進”、“響易沉”暗喻自己仕途艱難,言論受到壓制。兩句體察入微,狀物逼真,摹蟬之形,得蟬之神,借蟬以攄寫性情,不晦不滯,亦物亦人,物我不分,融為一體,既切“詠蟬”之題意,也便于自抒胸臆。最后二句,承上聯“蟬”行文,“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自喻品格高潔,是對坐贓的辯白,滿懷冤屈,一腔悲憤,在反詰語氣里傾瀉無余。尾聯的詩意已從“蟬”上蛻出轉到詩人自己身上,很自然地透明題旨,總綰全篇。
初唐詠物詩大多沿襲六朝遺風,以描摹物態為主,缺乏思想深度和社會意義。駱賓王的這首詩感情深沉,氣骨端翔,用典貼切,語意雙關,而它的最為顯著的藝術特色是: 通篇用比興手法,托物起興,取譬于物,感慨無端,寄托遙深。這種美學追求,完全符合陳子昂《修竹篇序》提倡的“興寄”說,因而成為詠物詩中的名篇。駱賓王素以長歌稱著,如《舊唐書·駱賓王傳》云:“嘗作《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甭勔欢嘁舱f:“盧、駱擅長七言歌行?!?《唐詩雜論·四杰》)但他一生努力從事律詩的探索,集中的律詩不乏佳構,像《在獄詠蟬》這首五言律詩,足與王勃、楊炯詩相媲美。駱賓王無論是在奠定近體詩的基礎上,還是在改革六朝詩風、端正創作方向上,功績都是不可輕看的。
上一篇:詞·醉落魄《詠鷹》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