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雙卿·惜黃花慢》原文賞析
孤 雁
碧盡遙天,但暮霞散綺,碎剪紅鮮。聽時愁近,望時怕遠; 孤鴻一個,去向誰邊。素霜已冷蘆花渚,更休倩、鷗鷺相憐。暗自眠,鳳凰縱好,寧是姻緣。
凄涼勸你無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粱初盡,網羅正苦; 夢魂易警,幾處寒煙。斷腸可似嬋娟意,寸心里、多少纏綿。夜未閑,倦飛誤宿平田。
作者賀雙卿生于一個普通農家,生性慧敏,姿容秀麗,又極富于才思。不幸的是所嫁村夫淺俗粗陋,兇暴易怒;婆婆又極其頑惡,動輒打罵。據《西春散記》載:“雙卿夙有瘧疾,體弱,性柔能忍事,即甚悶,色常怡。然一日,雙卿舂谷喘,抱杵而立,夫疑其惰,推之仆臼旁,杵壓于腰,忍痛復舂。炊粥半而瘧作,火烈粥溢,沃之以水,姑大詬,掣其耳環曰:‘出! ’耳裂環脫,血流及肩,乃拭血畢炊。于是杵臼俯地而嘆曰:‘天乎,愿雙卿一身,代天下絕世佳人受無量苦,千秋萬世后為佳人者,無如我雙卿為也。,”多么悲慘的遭遇! 她的詞,幾乎每一首都是她不幸命運和凄涼心境的真實寫照。這首詠孤雁詞也不例外,所詠孤雁,實際上也是女詞人孤苦身世的自詠。
詞以寫景開頭:“碧盡遙天,但暮霞散綺,碎剪紅鮮。”在遙天碧空之上,散落的晚霞如同被剪碎的錦緞。“暮霞散綺”,系化用謝眺名句“余霞散成綺”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這在謝的筆下是一幅很美的畫面,而這里女詞人著一“碎剪”,頓覺景象凄涼,愁云四合。這就為下面描寫孤雁布置了藝術氛圍。“聽時愁近,望時怕遠; 孤鴻一個,去向誰邊?”由一聲凄戾的哀鳴引出孤鴻。那哀鳴聲,使人愁聞,令人心碎; 孤零零地遠飛天涯,又那么叫人擔心。日暮途窮,云海茫茫,你“去向誰邊”?眼下“素霜已冷蘆花渚,更休倩、鷗鷺相憐。”時已深秋,嚴霜在地,蘆花飄絮,寒水揚波。鷗鷺成群而臥,這里突出一“孤”字,說休要指望它們的憐憫。鳳凰縱好,豈與己有緣。所以只有暗自在寂寞的半洲上獨眠。
上片以賦的筆法,鋪寫孤雁景況; 下片別開一境,寫詞人對孤雁的殷勤叮嚀: “凄涼勸你無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趨就這一沙半水,聊且苦度這似水流年。以下“稻粱初盡,網羅正苦; 夢魂易警,幾處寒煙”四句,是諄諄告誡孤雁,秋天莊稼已收割盡凈,田野里無覓食存身之所。環境險惡,羅網森嚴,危機四伏;稍不小心,便會遭到暗算,導致殺身之禍; 要時時警惕,絲毫也大意不得。接下來人雁之交融更為密切:“斷腸可似嬋娟意,寸心里、多少纏綿。”嬋娟,指美好女子; 這里是詞人自指。孤雁你那令人斷腸的遭際,可和我相似; 寸心里包含著多少纏綿哀思。結句“夜未閑,倦飛誤宿平田。”這也是人雁合寫,落墨在雁,歸趣在人。孤雁誤宿平田的境況,不正是詞人自己明珠暗投、誤落田家不幸命運的縮影嗎?!
這首詞托詠孤雁,寄慨遙深,情苦詞苦,凄惋動人。跟南宋末年王沂孫的《齊天樂·蟬》同一機杼,都是自寫身世之感。詞中孤雁的孤苦無依,正是詞人自己孤苦無依身世的形象概括。詞人對孤雁一往情深,關懷備至;尤其是下片的叮嚀囑咐,發自肺腑,仿佛跟一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朋友吐訴衷腸,有善意提醒,有直言規勸,有熱情寬慰,有殷切叮囑,千回百折,絲絲見血。誠如清人陳廷焯所評:“此詞悲怨而忠厚,讀竟令人泣數行下。” (《白雨齋詞話》卷五)哀哉孤雁,悲哉雙卿!
上一篇:《汪仁溥·念奴嬌》原文賞析
下一篇:《黨懷英·感皇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