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頎詩《古從軍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漢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據中華書局本《全唐詩》,下同)
《古從軍行》描寫征戍西域的將士們的生活。李頎有康洽那樣西域少數民族音樂家的朋友,自己又酷愛自然風光,所以對西域生活必有間接乃至直接的體驗,才能寫出畫面感如此強烈的詩歌,猶如一幅色調單純而濃烈、境界雄闊而悲壯的油畫。
西域是遼闊的,野云萬里,大漠雨雪。將士們的生活和這環境一樣莽莽蒼蒼。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時分在交河灘上飲馬。夜幕降臨,軍營中開始巡更,傳來敲擊銅制刁斗的聲音,單調而有幾分凄涼,還斷斷續續傳來了琵琶的彈奏,穿插著幾聲胡雁的哀鳴。以上四聯,都是從景象落筆,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其中第三句里的“暗”字為詩眼: 這一切音響,穿過呼嘯著的風沙,都變得異樣地暗啞,金屬刁斗的聲音失去亮度,琵琶幽怨,雁鳴哀切。在這四聯所呈現的西域畫面中有豐富而粗獷的色彩描寫(白日、黃沙、雨雪)和線條描寫(野云萬里、大漠雨雪),但以聲音描寫為主。“暗”的渲染,及于色彩和線條,頗具匠心,真實細致地刻畫出了西域這一特殊環境的氣氛。這四聯的句序并非時空順序,意象是游動的。“黃昏”句后,圍繞著“暗”字層層渲染,創造了悲壯意境。接著末二聯主要寫士卒心態,戍邊生活雖然艱苦,但邊事未靖,想班師回鄉是不被允許的(漢武帝發使遮住玉門關,不準李廣利班師回國),也是不應該的(應該舍死追隨輕車將軍李蔡去戰斗),還是努力作戰吧! 句意奮起,最后復以“年年”二句哀怨作結,全篇亦悲亦壯,頗多起伏。
《古從軍行》主題雖歸結于揭露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歸結于反戰思想,但整篇境界壯闊。被點明的流淚者只是“胡兒”;“應將性命逐輕車”句,意多慷慨。詩不乏勝利者或有信心取得勝利者的歌聲,仍屬盛唐人心目中的“盛唐之音”。初、盛唐人是以壯多于悲為時代風尚的。唐人殷璠編《河岳英靈集》,其選詩標準是統治者立場的“歌德派”,對李頎的仕途生涯“只到黃綬”(止于一縣尉)表示惋惜,評價其“大道本無我”等詩句道:“發調既清,修辭亦秀。……足可歔欷,震蕩心神”,指的正是積極進取、壯多于悲的詩人心目中黃鐘大呂般的盛唐精神。
上一篇:詩歌·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嚴復詩《古意》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