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吳孫皓初童謠》原文與賞析
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
孫皓是三國時吳國最后一個國君。他在位期間,窮奢極欲,荒淫腐化,因為都城南京的宮殿有些破舊,便準備遷都武昌,這樣,無疑會加重長江兩岸廣大勞動人民的負擔。這首民謠,道出了人民對暴君和苛政的反抗的心聲。
“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這二句先從百姓的日常飲食著眼,以表示反對遷都武昌的決心。“建業(yè)”是當時吳國的都城,今江蘇省南京市。“水”是百姓生活所必需的,對比“魚”而言,是廉價的。寧飲都城南京的水,也不吃武昌的魚,說明寧肯生活貧窮、困苦,也不愿遷都,可見決心之大。
那么,接下來第二句所表示的決心則更大:“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止”,停留的意思。百姓寧肯在建業(yè)死,也不到武昌去生活,說明反對遷都的決心已經(jīng)下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百姓寧愿去死,也不愿意這樣屈辱地獲取生的權(quán)利,充分表現(xiàn)出對暴君和苛政的反抗精神。
民歌往往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首民歌上承兩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對于統(tǒng)治階級的暴虐行徑表示了強烈的反抗,其態(tài)度和愛憎十分鮮明,這應該說是民歌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
上一篇:《唐代民歌·南歌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嘲林茂夫私挈楚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