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①,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②,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③?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①,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②,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③?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鑒賞】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游附近的蘄水清泉寺作的一首小詞。蘇軾雖被貶,但其胸襟曠達,善于自適。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表達了他執著生活、樂觀爽朗的性格。
前三句為上闋,描寫清泉寺附近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蘭芽初生。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鳥的啼聲。這一派充滿畫意的光景,滌去了官場的惡濁,遠離了市朝的塵囂。它優美、潔凈、瀟灑,充滿了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了詩人熱愛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后三句為下闋,闡發了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取眼前之春景,寫人生之哲理。起句以反詰喚起: 誰說人生到老了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 后兩句以借喻作答: 你看門前蘭溪之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嗎? “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馳,一去不可復返; 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 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出青春的光彩。誰說青春不能回復呢?在特定的條件下,人生是未嘗不可以 “再少”的。人們慣用 “白發”、“黃雞” 來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但蘇軾在這里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衰老之嘆,而要振作精神,不服衰老。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
上一篇:《吳文英·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