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汪中詩《白門感舊》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秋來無處不銷魂,篋里春衫半有痕。到眼云山隨處好,傷心耆舊幾人存。扁舟夜雨時聞笛,落葉西風獨掩門。十載江湖生白發(fā),華年如水不堪論。
“白門”是舊時南京的別稱,與汪中家鄉(xiāng)揚州乃一江之隔,當是汪中常游之地,親朋舊友也自然不少。由于詩人長期在外,輾轉(zhuǎn)于他人幕下,與故舊久疏音問。在一次旅途中,詩人乘船經(jīng)過白門,不免舍舟上岸探訪一些友人,誰知許多人都已作古,剩下的好友不多了。詩人因此感慨萬分,寫下了這首《白門感舊》。既是傷悼故人,也是對自己、對人生的深沉慨嘆。
詩的開頭表明詩人是在一個秋天路過白門的。秋季本是天高氣爽的好季節(jié),于此時舊地重游,應(yīng)該是十分高興的,但詩人卻覺得處處都有一種悲傷愁苦的情緒籠罩在心頭。什么原因呢?沒有說到,但“篋里春衫半有痕”透露出了個中消息。整個明媚的春天都是在淚水中度過,那末,秋天的“銷魂”,自然也是春天的愁苦的繼續(xù)了。這短短兩句反映了詩人一年到頭悒悒不樂的心境。可以想像,詩人的這種情緒,是由于長期在外不得意的坎坷生活所致。那么當回到舊地見到故舊時,當會有一番另外的心情吧。的確,“到眼煙云隨處好”,舊地白門的風光到處是這樣美好,可是,“傷心耆舊幾人存”?原來那些年高望重的朋友已經(jīng)沒剩下幾個了,真是江山依舊,人事已非。這樣,“隨處好”的風光,反而只能增加人的傷感罷了,這是多么令人失望啊!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好的云山風光也提不起詩人的興致了,而詩人在惡劣心緒卻從筆底下泄露了出來:“扁舟夜雨時聞笛,落葉西風獨掩門。”這時,詩人筆下已沒有秋天所特有的“隨處好”的特色,而是一派凄涼、孤獨之感了。句中的“聞笛”,除了在字面上加出那種“悲傷”的情調(diào)之外,還暗寓了對故友深沉思念的典故。晉朝時司馬昭殺了嵇康和呂安,他們的好友向秀很懷念他們。向秀有一次經(jīng)過嵇康舊居,聽到了笛子聲,于是引發(fā)了他對舊友的思念,而寫了一篇有名的《思舊賦》。因此,這里用“聞笛”二字就具有雙關(guān)意味。由于故舊們都相繼去世,詩人自然又聯(lián)想起自己的身世,而結(jié)果卻是“十載江湖生白發(fā),華年如水不堪論”。自己十年飄泊江湖,除了留下滿頭白發(fā)這時光像流水一樣逝去的印記外,其他卻一事無成,真是不堪回首。至此,全詩充分抒發(fā)對舊友的思念和自己不得志的無限感傷,情調(diào)十分凄惋。
這是一首抒情詩的佳篇,由懷友到自傷,兩者融為一體,過渡自然。一二句概括了常年的心境。三四句用樂景寫哀思,更襯托出其內(nèi)心的痛切。五六句融情于景,以富有特征的畫面充分顯示出詩人凄涼孤獨之感。末兩句將一種深沉的傷懷用明白如畫的語句全盤托出。全詩表現(xiàn)了一種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毫無矯飾。清中葉以來,由袁枚首創(chuàng)性靈說,主張寫詩要“不失其赤子之心”(《隨園詩話》卷三),汪中的詩,其實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只是他詩作不多,又以寫駢文出名,因而掩蓋了他的詩名,人們不大注意到這一點。顧莼在《跋汪容甫先生詩集》中,說他的詩“于五倫間勤勤懇懇,而格律一軌于正,其性情流露即可想見其為人”,是看到了他這種特點的。
上一篇:詩歌·劉因詩《白溝》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岑參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