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有相落凡塵
楚石梵琦
有形有相落凡塵,無相無形未是真,
不在范圍天地內,數聲清磬一閑人。
《楚石梵琦禪師語錄》卷十九,
卍續(xù)藏第一二四冊頁二八五下
【白話新唱】
心中存有形體、色相的概念的人
必然輪回于塵世
心中沒有形體、色相的概念的人
也未必領悟大道
真正的悟道者超越有無的兩種極端
他的心不在天地范圍之內
他的生活卻也不妨
在清磬聲里做個無事無煩惱的閑人
【分析與鑒賞】
人往往為了脫離一個極端,卻走向另一個極端。
例如,愛一個人愛到了極點,卻不能結成連理,于是轉而恨之恨到了極點!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只能說:“何苦如此呢?”
就修行來說,修行人常為了排除對“有”的執(zhí)著,復又陷入對“無”的渴求,這就像關閉了前門拒狼,卻又大開后門迎虎,更糟糕!
有與無,其實是源自人類根深蒂固的二分法的思考模式。
二分法,是人類的基本思考方式,也潛藏著一切人類沖突的禍種。
例如,把人分為男人與女人,就造成兩性的對立。把人分為臺灣人、外省人,就造成族群的對立。把人分為中國人、外國人,就造成國家對立。
真實的世界是復雜而又融合的一體,但是,二分法卻把世界切割成無數對立的碎片。
最根本的,當人把“我”從世界分離出來,其他的變成了“我之外的”,就開始了每一個人痛苦的一生。
大自然的一草一花一石一木,大概也常常嘆著氣說:“人呀!何苦如此呢?”
[1]本詩原題名《象外》。
上一篇:石溪心月《有聲為到不平處》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傅翕《有物先天地》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