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徐 璣
徐璣是“永嘉四靈”之一,他的這首七絕,很能代表“江湖派”所主張的“捐書以為詩”的白描風格。
詩的題目叫“新涼”,但開頭兩句并沒有直接寫天氣的涼爽,而是畫出了一幅初秋鄉村的晨景:田畦水滿,稻苗成行,這顯然是剛剛插好秧的晚稻田,初陽的光芒從樹木中透射出來,早晨的霧氣低低地壓在田野上,這是水色、陽光、綠樹、霧靄交織在一起的圖畫。句中的“滿”、“齊”、“穿”、“低”等字,看似平凡,實際上都準確地畫出了在初秋這個特定季節、早晨這個特定時間的景物特點。這幅圖畫雖然是視覺性的,但正因為詩人準確地抓住了初秋早晨景物的特征,所以就很自然地在讀者心中引起“通感”,從而使字面上所沒有的涼意在景物中透了出來。如果不是高手,死抱著題旨不放,直接就“涼”來刻畫,充其量只能告訴讀者涼,而不能使讀者親切地感到涼,這就是詩中歌詠事物“不窘于題”與“粘著于題”的區別。
下邊兩句雖露出“新涼”二字,但也還是沒有直接寫“新涼”本身,而是寫黃鶯:這個自然界的小生靈,熬過了暑熱蒸騰的炎夏之后,也仿佛對新到來的秋涼歡欣鼓舞,飛到晨霧迷蒙的青山中發出悅耳的啼鳴。這兩句,在前兩句的“色”上又加上了“聲”,詩的意境也就更加豐富,更加立體化了。這里鶯鳥的形象以擬人化的方式寫出,實際上,是詩人把自己在新涼中愜意的心境外射到鳥上了。
這首小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沒有鑿削雕飾,也沒有掉書袋,但給人的感受是清新、明快的。這種寫詩方法,一反江西派末流資書以為詩的風氣,雖略嫌小巧,但具靈秀之致,代表了“四靈”詩的佳處。
上一篇:林希逸《溪上謠》古詩鑒賞
下一篇:呂 定《戲馬臺》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