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菀
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輕彈著,
在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頰邊泛上了紅,
靜聽著,
這深夜里弦子的生動。
一聲聽從我心底穿過,
忒凄涼
我懂得,但我怎能應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
太薄弱
是人們的美麗的想象。
除非在夢里有這么一天,
你和我
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
林徽因
“林徽因是知美的人,懂得感情之美、文學之美……”(陳從周:《簾青集》,讀《林徽因詩集》,1987年5月同濟大學出版社。)美是林徽因詩歌創作突出的特色。
《深夜里聽到樂聲》是一首愛情詩。詩人以簡練、精當、含蘊、獨具風格的詩句,道出了幽咽不平的一段情,表達了詩人那種超凡脫俗的新的愛情觀念,流露出誠摯、圣潔、崇高、纖細入微的情感,猶如珍珠般晶瑩、剔透。這首詩構思新巧,詩味濃重,看起來是一連串的口語直敘,也不曾轉彎抹角,但意蘊無窮。它使人窺探到一種微妙而豐富的心理活動,耐人咀嚼,發人深思。
詩亦可謂是一種音樂文學,它是發自詩人內心深處的歌,用它去打動讀者的心。《深夜里聽到樂聲》就是一首音律優美的詩。全詩節律分明,層次井然。詩行長短相間,詩句對稱,一節押一韻,一節換一韻,音韻和諧、自然,有著鮮明的音律美,充分顯示出詩的“義”與“音”的音樂效果。詩人善用詞語的“義”表情達意,善用語言的“音”來組成一首首樂曲,用聲音來表達感情。難怪有人風趣地說,每當詩人朗誦她自己寫的詩時,宛若是一首隱去了曲譜的歌,悅耳動聽,給人以美的享受。
這首耐人尋味的詩篇,給讀者留下了長久神往的藝術境界,它有一種強烈的力量侵入人們的心靈深處,讓人久久難以忘懷。其中的奧妙之處是,它有“筆墨之外”的含蓄美與“撲朔迷離”的朦朧美。做到了篇內有意,而篇外有味——詩有盡而味方永。
上一篇:郭紹虞:淘汰
下一篇:(英國)葉芝:深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