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葉元章
玉漏聲長燈耿耿,東墻西墻時見影。月明窗外子規啼,忍使孤魂愁夜永。
薛濤
這首《阿那曲》,《唐人萬首絕句》及明刻《薛濤詩》均曾收錄,與《全五代詩》均題《贈楊蘊中》。亦見于《古今詞統》?!对~苑叢談》引文作《獨夜曲》,并載:“進士楊蘊中下獄成都,夢一婦人,自稱薛濤,贈以此詞?!庇嬘泄Α短圃娂o事》亦有類似記載。《全唐詩·薛濤》詩未收,而歸入“鬼”詩。相傳此乃薛濤死后所作,但近人張篷舟所輯《薛濤詩箋》則認為“鬼”詩云云,皆不經之談。因自來所謂“鬼”詩,多出于文人偽托,或系夢中得句,并非死后真能作詩也。
薛濤,字洪度,幼而能詩,后流寓蜀中為樂妓,出入幕府,皆以詩受知于當道,與之唱和者均一時名流,其詩壇地位在方干、馬戴、賈島之間,被稱為唐代女詩人第一。所作詩以諷諭時政、評騭人物為多,較少脂粉氣。但這首《阿那曲》卻顯得辭意凄婉,格調低沉,不失女子本色,而且字里行間還真透著點森森寒氣,更加重了作品的冷色。
全詩自始至終不離開夜景的抒寫。手法是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最后再集中筆力正面抒情。起句中的“玉漏”,即古代宮中用來計時的銅壺滴漏。“聲長”,喻漏聲持續很久。“耿耿”,光亮微弱,多以之形容天之將明。如白居易詩“耿耿星河欲曙天”句。這里暗示夜很長,人不寐,燈也殘了。正因為人輾轉未眠,故漏聲在耳分外清晰。第二句緊接上句,寫景轉而寫人?!坝啊?,是指人影?!皷|墻西墻”表明影在移動,而且移動得相當頻繁?!皶r見”一詞,就點出這人在不停地來回走動。一、二兩句作為一層詩意,借助于漏聲、孤燈、人影這些富有特征的詞匯,極寫孤苦無依的愁人長夜難挨之狀,可謂傳神。李后主《搗練子》詞:“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或即脫胎于此。
第三句空間轉換,從室內寫到室外,仍著重于環境烘托,它與第一、二句是一脈相承的。本句中的“月明”,與首句“玉漏”、“燈”呼應,都在于渲染夜景。它又緊扣“影”字,得上下貫通之妙。蓋時當夜闌,燈已半明半暗,倘無月光,就很難映現人影之在墻上移動也。月在窗外,說明夜已將闌,天將破曉,更深一層地寫人通宵未眠?!白右帯保炊霹N,每出現于暮春季節,鳴聲哀苦。此句承上啟下,處于關鍵地位。它訴之于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為黯淡的夜景設色,同時又引出下文,為第四句“孤魂”蓄勢,使前面三句的寫景得以順乎自然地轉入抒情。至此,全詩經過層層進逼,終于形成了高潮?!俺睢保赛c明了題旨,又展現了作者洶涌的感情波瀾,仿佛一股郁勃不平之氣噴涌而出。而以反詰句結尾,尤顯得余音裊裊,耐人咀嚼。這一句的“忍”,可作何忍、豈忍解,用反問句更能加強語氣。但這里的“孤魂”,與孤身同義,專指孤苦無依之人。或以為此處系指孤魂野鬼,代表已死去的人,則未免望文生義,失之附會。因這樣理解并不符合作品實際,反而給曲解本詩者提供了依據,這并不可取。若過分執著于“孤魂”一詞,從而竟歸結為鬼而能詩,顯然不是科學的態度。
上一篇:葉元章《阿那曲》原文|鑒賞
下一篇:王明堂《銀燭清尊久延佇,出門入門天欲曙》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