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裂石 屠隆
西 湖
淼淼重湖背郭斜,永日坐蒹葭。四面山青不斷,樓閣外、亂水明霞。有畫船錦纜載詞客,金翹雜珮,強半挾吳娃。水窮處、長林古寺,夏木綠陰遮。
回首望空明,白鷗隱隱飛來,帶一片輕沙。把酒問西湖,今來古往,都不管興亡,舊恨年華。且與君棹扁舟,聽取哀弦急筑,散發弄荷花。
《清江裂石》為屠隆自度曲,句式參差而聲調諧婉,足見詞人精審音律。詞中描寫西湖夏日風光,抒發攜侶同游感慨,亦筆隨意到,靈動自然,允稱一篇佳構。
“淼淼重湖背郭斜,永日坐蒹葭”,開篇二句化用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語意,點出西湖地貌及觀賞心情。西湖在杭州城郭西偏,故曰“背郭斜”。白堤橫貫湖中,將湖面分成兩片,近郭者稱里湖,遠郭者稱外湖,故曰“重湖”。湖面周長三十余里,遠望煙波浩瀚,故曰“淼淼”。“蒹葭”是蘆葦一類的水生植物,夏日青蒼茂密,能給人一種清麗的美感。它又是一種能引發遐思的傳統物象,《詩經·秦風·蒹葭》即借之起興,抒寫追求不獲的迷惘與愁悶。“永日坐蒹葭”既流露了同杜甫“日日江樓坐翠微”一樣的寂寞心情,又隱含著同《蒹葭》古詩一樣的憂傷意緒。
“四面山青不斷,樓閣外、亂水明霞”,次拍總括眼前山水。西湖周圍群山環繞,又有許多亭臺樓閣點綴其間,與撩亂的水光和鮮妍的霞彩交相輝映。如此絢麗多姿的景色,概括起來是很不容易的。但詞人只用十四個字便生動地描繪出來了,既“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歐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堯臣論詩語),又執簡馭繁而不費氣力。
“有畫船錦纜載詞客,金翹雜珮,強半挾吳娃”,三拍轉寫游湖士女。來來往往的畫船錦纜,風神瀟灑的文人雅士,服飾艷麗的越中少女,衣香鬢影,笑語歡歌,使明媚的湖光山色更添異彩。夏季游湖人物眾盛,特寫詞客嬌娃,既有以少總多的作用,也有映襯湖山之美的效果,是善于攝取典型的。
“水窮處、長林古寺,夏木綠陰遮”,四拍轉寫湖畔山林。水路已窮,離船上岸,眼前又別是一番光景: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寺院,到處都被盛夏樹木的綠陰遮掩著。詞人只寫出客觀景象,并未說明主觀感受,但讀者自會從中體驗到一種幽深靜穆,如臨仙境的怡悅。近代詞論家沈澤棠《懺庵詞話》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寫景物,而情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屠隆可說是這樣的高手了。
上片許多景語,似乎已把西湖佳勝寫盡,再難措筆了。但詞人卻巧妙地移形換步,又從回望的角度寫出一幅新穎的畫圖:“回首望空明,白鷗隱隱飛來,帶一片輕沙。”回頭望去,空闊明凈的天邊隱隱飛來一群雪白的鷗鳥,輕抹在水邊的沙灘也好像在隨著飛鷗緩緩移動。清新淡雅而生氣遠出,真是化工之筆。“帶”字尤為難得。沙灘原是靜止的,但因鷗鳥由遠而近地飛來,下面的沙灘也隨著人們眺望鷗鳥的視線由遠而近地出現,看起來就像是被鷗鳥帶動的了。如此描寫,不但非常逼真,而且分外生動。
接著,詞人便順景入情,潑墨抒寫游湖感慨:“把酒問西湖,今來古往,都不管興亡,舊恨年華”,表面上是責問西湖:為何長是這般悠閑自在,全不管人世間的興亡成敗,舊恨新愁,實際上是諷刺世人只顧宴安逸樂,從不關心國家的治亂安危。據《明史·文苑傳》記載,屠隆為青浦(今屬上海市)縣令時,雖亦“時招名士飲酒賦詩”,且常于暇日外出游覽,但卻“于吏事不廢”,以此“士民皆愛戴之”。后遷禮部主事,為小人所詆罷官歸里,道過青浦,當地父老為他“斂田千畝”,請他遷居,但他不肯接受,只歡敘三日便辭去。可見他原是一個有責任心而且操守高潔的清官良吏,因而有此慨嘆。
詞人雖然清白,卻不容于污濁的現實,所以心情非常郁悶,篇末數語便婉曲地表達了這樣的心情:“且與君棹扁舟,聽取哀弦急筑,散發弄荷花。”意謂世事既不可為,我只好同你(指同游的朋友)一起放浪形骸,逍遙物外了。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中曾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屠隆化用了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但不似李白直說,更覺言辭含蓄,韻味深長。
上一篇:楊基《清平樂·折柳》初春楊柳詠柳詞作
下一篇:夏允彝《千秋歲引·麗譙》登覽之懷寓興亡之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