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枯藤老樹昏鴉①,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②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③在天涯④。
【注釋】
這是一首表達(dá)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和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的小令,元代馬致遠(yuǎn)作。馬致遠(yuǎn),字千里,號東籬,元代戲劇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①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②西風(fēng):寒冷、蕭瑟的秋風(fēng)。
③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④天涯: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大意】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fēng)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yuǎn)的地方。
【賞析】
秋時易感,這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tǒng)。古人說宇宙間有陰陽二氣,正是它們的運行才產(chǎn)生了天地萬物和四時晨昏。夏天陽氣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極點就開始衰落,陰氣漸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際陰氣最重,因而草木衰敗。陰到極點又轉(zhuǎn)為陽,陽生而萬物長,所以春天就會百花齊放。四季的冷暖不同,不同的自然景色隨著四季的變換往復(fù)循環(huán),無止無休。人的內(nèi)心也隨著這些變化而觸動,春天草木的萌發(fā)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悅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讓人聯(lián)想到生命的衰老與終結(jié),因而,每到秋天,文人們便忍不住要憂愁一次。
又是一個秋天的黃昏,一年的時光至此開始進(jìn)入后半程,一天至此也行將結(jié)束。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依依不舍,卻又不得不完成一天的使命。目光所及滿目凄涼,藤是早已沒有了生命的枯萎的藤;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fēng)把它吹向生命的終點;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斷腸呢?
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靜謐、溫馨。家鄉(xiāng)、親人遠(yuǎn)在天涯,這一切讓人牽掛,也讓人迷茫。在這樣的黃昏中,在這樣的古道上,又是這樣蕭瑟的季節(jié),只能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厲,前路更加迷茫。
【拓展】
元代白樸曾作《天凈沙·秋》,意境、寫法與上文相近。小令全文如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上一篇:《唐風(fēng)·揚之水》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小雅·何草不黃》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