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尹諫議史館山池 ①
云館接天居 ② ,霓裳侍玉除。
春池百子外 ③ ,芳樹萬年馀。
洞有仙人箓,山藏太史書。
君恩深漢帝,且莫上空虛 ④ 。
【校】
①尹,《文苑英華》作“伊”非。
②云,一作“靈”。
③子,一作“草”,非。
④空,一作“云”。
【注】
尹諫議: 劉昫《唐書》:“開元二十五年,道士尹愔為諫議大夫、集賢學士兼知史館事。”宋祁《唐書》:“尹愔,秦州天水人。博學,尤通老子書。初為道士,玄宗尚玄言,有薦愔者,召對,喜甚,厚禮之,拜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兼修國史。固辭不起。有詔以道士服視事,乃就職,專領集賢、史館圖書。開元末卒。”
史館: 《長安志》:“史館在門下省北。貞觀三年,置秘書內省,以修《五代史》;又置史館,以編國史。”
云館: 左思《吳都賦》:“虹蜺回帶于云館。”
天居: 鮑照詩:“層閣肅天居。”
霓裳: 《楚辭》:“青云衣兮白霓裳。”
玉除: 曹植詩:“凝霜依玉除。”李善注:“玉除,階也。《說文》曰:除,殿階也。”
百子池: 《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說:在宮內時,常以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
萬年樹: 《西京雜記》:“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亦有制為美名,以標奇異。中有千年長生樹十株,萬年長生樹十株。”
仙人箓: 《隋書·經籍志》“道經”:“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受者必先潔齋,然后赍金環,一并諸贄幣,以見于師。師受其贄,以箓授之,仍剖金環,各持其半,云以為約。弟子得箓,緘而佩之。”陳子昂詩:“鳳蘊仙人箓,鸞歌素女琴。”
太史書: 《史記·太史公自序》:“略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
上空虛: 葛洪《神仙傳》:“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漢文帝時,公結草為庵,于河之濱。帝讀《老子》經,頗好之,有所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之,聞時皆稱河上公解《老子》經義旨,乃使赍所不決之事以問。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也。’帝即幸其庵,躬問之。帝曰:‘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公即撫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去地數丈,俯仰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臣民之有?’帝乃下車,稽首曰:‘朕以不德,忝統先業,才小任大,憂于不堪。雖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愿道君有以教之。’公乃授素書二卷與帝,曰:‘熟研之,此經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經以來一千七百馀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畢,失其所在。”
上一篇:王維《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之作》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山中》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