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滿子盧鴻基[1](1982)
不是風流是淚流,此身幸未辟陽侯[2]。
誰知呂枕[3]千場夢,尚忝秦坑一顆頭。
易水寒風[4]悲壯士,雙溪[5]小艇怯春愁。
英雄兒女心中事,化作盧何一唱酬。
詩事
何滿子1988年2月22日給侯井天的信中說:“(19)79年我得到油印聶詩一卷,寫信問他,他給我寄來了香港出版的《三草》,我即以詩謝之。適盧鴻基在我處,因和一首,我將兩詩寄紺弩,他也寄來和章。”
何滿子1988年2月22日給侯井天的信中抄有《酬紺弩贈詩集〈三草〉》:“先生越老越風流,千首詩輕萬戶侯。不獨文章驚海內,更奇修煉出人頭。如柴霍甫笑含淚,勝阮嗣宗酒避愁。我亦新聞轉古典,自慚才短難為酬。”盧和何贈聶:“真是風流會淚流,三杯酒賜醉鄉侯。詩無定律方無價,句有成規亦有頭。泛海能知天地闊,對民空發古今愁。憐君痛極悲兒女,我也多情任筆酬。”
何滿子《聶紺弩誄詞》:“我驚訝地發現他的舊詩竟寫得如此別開生面。”“讀他的《散宜生詩》,記近二十年播遷生涯中的感情,便可看出他逆來順受,落落大度的胸懷。他將自己身受的一切緊緊埋葬在心底,而出之以曠達和詼諧,可是又確非他自己所說的‘阿Q精神’。我所看到的他稍帶悲憤、有點金剛怒目式的詩,只有一九八二年給已故盧鴻基教授和我的一首步韻七律。”(何引聶詩,此略)
注釋
[1]何滿子:浙江富陽人,原名孫承勛。解放前從事新聞及教學工作。解放后因“胡風案”被捕,后又被錯劃為“右派”。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上海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寧波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文學會顧問。有《論〈儒林外史〉》《論金圣嘆評改〈水滸傳〉》《論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等論著與雜文集二十幾種。
盧鴻基:海南島瓊海人,曾參加魯迅組織的一八藝社,先攻木刻,后攻雕塑、洋畫。曾在郭沫若領導的(重慶)中央文學會工作。解放后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遺稿40萬字、詩詞200余首、粉畫300余幅。大連蘇軍紀念碑蘇軍銅像是他雕塑方面的代表作。
[2]辟陽侯:審食其封號。辟陽縣名。審食其,西漢沛縣人。初任漢高祖舍人,與呂后同時為項羽所俘,漸為呂后所親信,呂后時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決事,權勢很大。文帝立,他被免去相位,后為淮南王劉長所殺。
[3]呂枕:沈既濟《枕中記》:“開元七年,道士有呂翁者,將神仙術,行邯鄲道中,息邸舍,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亦止于邸舍中,與翁共席而坐。”“時主人方煮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生俯首就之。”于是夢中良田、甲第、佳人、名馬,不可勝數,五十年后衰邁而死。“盧生欠身而寤,見其身方偃于邸舍,呂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觸類如故,生蹶然而興,曰:‘豈其寐也?’翁謂生曰:‘人生之適,亦如是矣!'”
[4]易水寒風:《戰國策》荊軻《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5]雙溪:由永康、東陽兩港之水流到金華城東南后并入婺江,在兩水交匯處的一段,名叫雙溪。李清照《武陵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上一篇:聶紺弩《周婆來探后回京》詩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聶紺弩《喜晤奚如(1964)》詩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