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盧拾遺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休沐維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預聞命會無車馬不果斯諾 ①
托身侍云陛,昧旦趨華軒 ② 。
遂陪鹓鴻侶,霄漢同飛翻。
君子垂惠顧,期我于田園。
側聞景龍際,親降南面尊。
萬乘駐山外,順風祈一言。
高陽多夔龍,荊山積璵璠。
盛德啟前烈,大賢鐘后昆。
侍郎文昌宮,給事東掖垣。
謁帝俱來下,冠蓋盈丘樊。
閨風首邦族,庭訓延鄉村。
采地包山河,樹井竟川原。
巖端回綺檻,谷口開朱門。
階下群峰首,云中瀑水源。
鳴玉滿春山,列筵先朝暾。
會舞何颯踏,擊鐘彌朝昏。
是時陽和節,清晝猶未暄。
藹藹樹色深,嚶嚶鳥聲繁。
顧已負宿諾,延頸慚芳蓀。
蹇步守窮巷,高駕難攀援。
素是獨往客,脫冠情彌敦。
【校】
①韋,一本作“章”,非。
②旦,劉本、顧可久本俱作“早”,非。
【注】
拾遺: 《唐書·百官志》:門下省有左拾遺六人,中書省有右拾遺六人,皆從八品上。
給事: 《唐書·百官志》:門下省有給事中四人,正五品上。
韋恒: 按,劉昫《唐書·韋嗣立傳》:“嗣立有三子,皆知名。長曰孚,官至左司員外郎。次曰恒,開元初為碭山令,擢拜殿中侍御史,歷度支左司等員外、太常少卿、給事中。二十九年,為隴右道河西黜陟使。出為陳留太守。次曰濟,開元初,為鄄城、醴泉令,三遷庫部員外郎。二十四年,為尚書戶部侍郎,轉太原尹。天寶七載,為河南尹,遷尚書左丞,出為馮翊太守。”右丞所謂給事侍郎者,正指恒、濟兄弟。
東山別業: 劉昫《唐書》:“景龍三年十二月庚子,幸兵部尚書韋嗣立莊,封嗣立為逍遙公,上親制序賦詩。”又《韋嗣立傳》:“嗣立嘗于驪山構營別業,中宗親往幸焉,自制詩序,令從官賦詩,賜絹二千匹。因封嗣立為逍遙公,名其所居為清虛原幽棲谷。”《唐詩紀事》:“韋嗣立莊在驪山鸚鵡谷,中宗幸之。嗣立獻食百輿及木器藤盤等物。上封為逍遙公,谷為幽棲谷,原為清虛原。中宗留詩,從臣屬和,嗣立并鐫于石,請張說為之序,薛稷書之。”張說《東山記》曰:“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修文館大學士韋公,體含貞靜,思葉幽曠。雖翊亮廊廟,而緬懷林藪。東山之曲,有別業焉。嵐氣入野,榛煙出谷。石潭竹岸,松齋藥畹,虹泉電射,云木虛吟,恍惚疑夢,間關忘術。茲所謂丘壑夔龍,衣冠巢許。幸溫泉之歲也,皇上聞而賞之,乃命掌舍設帟,金吾劃次,太官載酒,奉常抱樂。停輿輦于青靄,佇翚褕于紫氛。百神朝于谷中,千官飲乎池上。緹騎環山,朱旆焰野。縱觀空巷,途歌傳壑。是日,即席拜公逍遙公,名其居曰清虛原幽棲谷。景移樂極,天子賦詩,皇后帝女,宮嬪邦媛,歌焉和焉,以寵德也。加以中宮敦序,謂我諸兄,引內子于重幄,見兒童于行殿,家人之禮優,《棠棣》之詩作。于是實其筐筥,下以昭忠信之獻;賁其束帛,上以示慈惠之恩。朝野歡并,君臣義洽。夫飛翠華,歷茨嶺,至道之主也;紆紫綬,期赤松,素履之輔也。千載一時,難乎此遇。故兩曜合舍,眾星聚德,雅道光華,高風允塞,寒谷煦景,竅崖潤色。猗歟盛事,振古未有,篆之元石,貽厥后代。”
首春: 梁元帝《纂要》:“孟春曰首春。”
休沐: 《漢書》:“張安世精力于職,休沐未嘗出。”《初學記》:“休假亦曰休沐。《漢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成按:唐制:十日一休沐。韋應物詩“九日驅馳一日閑”、白樂天《郡齋旬假》詩“公門日兩衙,公假日三旬。衙用決簿領,旬以會親賓”是矣。
托身: 顏延年詩:“托身侍天闕。”謝靈運詩:“托身青云上。”李周翰注:“托,寄也。”
云陛: 云陛,天子殿陛。左思《七略》:“闿甲第之廣袤,建云陛之嵯峨。”
昧旦: 《左傳》:“昧旦丕顯。”
華軒: 潘岳詩:“優游省闥,珥筆華軒。”呂向注:“華軒,殿上曲欄也。”
霄漢: 《后漢書·仲長統傳》:“則可以凌霄漢、出宇宙之外矣。”
飛翻: 王仲宣詩:“茍非鴻雕,孰能飛翻。”
順風: 《莊子》:“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于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高陽: 《左傳》:“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 塬 敳、梼戭、大臨、 降、庭堅、仲容、叔達,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荊山: 《杜氏通典》:“虢州湖城縣有荊山,出美玉。”
璵璠: 《說文》:“璵璠,魯之寶玉。”
文昌宮: 荀綽《晉百官表注》曰:“尚書為文昌天府,眾務淵藪。”《鼠璞》:“今以六曹尚書為文昌。”成按:《晉書·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天子六曹,尚書似之,故以“文昌”為尚書美稱。
東掖垣: 成按:掖垣謂掖門之垣,唐時宣政殿前有兩廡,兩廡之掖門,東曰日華,日華之外則門下省;西曰月華,月華之外則中書省。《唐書》“權德輿獨直兩省,數旬一還舍,乃上書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云云,正指門下、中書二省而言,以其皆在掖垣之側也。中書省在西,謂之西掖垣;門下省在東,謂之東掖垣。給事中屬門下省。
謁帝: 曹植詩:“謁帝承明廬。”
丘樊: 《宋書·隱逸傳》:“放情江海,取逸丘樊。”謝莊《月賦》:“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劉良注:“丘園樊籬也。”
采地: 《漢書》:“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顏師古注:“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爾雅》曰:“采寮,官也。”《韓詩外傳》:“古者天子為諸侯受封,謂之采地。”
綺檻: 王勃《七夕賦》:“珠櫳綺檻北風臺,繡戶雕窗南向開。”
朱門: 《演繁露》:“后世諸侯王及達官所居之屋,皆飾以朱,故號曰朱門,又曰朱邸也。”
群峰首: 謝靈運詩:“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煙。”
瀑水: 《長安志》:“唐韋嗣立構別廬于驪山鳳凰原鸚鵡谷,有重崖洞壑,飛流瀑水。”
鳴玉: 《國語》:“趙簡子鳴玉以相。”
列筵: 謝靈運詩:“列筵皆靜寂。”李延濟注:“列筵,謂四座也。”
朝暾: 謝靈運詩:“晚見朝日暾。”李周翰注:“暾日初出貌。”
颯踏: 鮑照詩:“珠履颯踏紈袖飛。”
擊鐘: 《左傳》:“左師每食擊鐘。”
陽和: 《史記》:“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嚶嚶: 鄭康成《毛詩箋》:“嚶嚶,兩鳥聲也。”揚雄《羽獵賦》:“王雎關關,鴻雁嚶嚶。”師古注:“嚶嚶,相命聲也。”
延頸: 《列子》:“莫不延頸舉踵而愿安利之。”
芳蓀: 《說文》:“蓀,香草也。”《史記索隱》:“蓀草似菖蒲而無脊,生溪澗中。音孫。”謝靈運詩:“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
高駕: 劉孝綽詩:“高駕何由來。”
上一篇:王維《華岳》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同崔傅答賢弟》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