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題解
這首詞大約作于紹圣三年(1096),作者當時正遭貶湖南。詞中借閨怨抒發遠離京城后的思家之情和飄泊天涯之恨,語句真摯,頗為感人。
【句解】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
既然是“舊恨”,可知這位閨中女子積怨已久,她的丈夫離開她起碼也經年了。至于為什么離開,去哪了,作者沒有交代。古時候交通、通訊不發達,心上人一旦遠游,就別想那么容易知道音訊。游子久不歸,讓獨守空房的思婦極為痛苦,所以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詩:“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不如桃李,猶解嫁東風。”凡是有規律的自然現象都會讓怨婦們產生聯想,潮水是有規律來回的,東風也是每年春天必至的。她們哀嘆自己的命運還不如桃李,桃李一年中還至少能得到一次東風的垂憐眷顧,她們有什么呢?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思婦心中的思念,腸一日而九回,百轉千折,像那種曲里拐彎的盤香一樣。“篆”的本義是曲而連環的花紋,所以那種曲里拐彎形狀的書體稱為“篆書”,回環紆曲的盤香就稱為小篆香。以盤香比喻愁腸不算什么新發明,但是秦觀把思念的回腸比喻成正在燃燒而寸寸成灰的盤香,還是有出奇的地方,較形象地渲染了這個怨婦對離人的渴盼。“斷”的是香,也是思腸,其思念之深,已經到了柔腸寸斷的地步。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
詞句中有“春風”二字,但是從后面兩句看,這首詞中怨婦懷人的背景卻不是春天。“任是”兩個字也點明了僅僅是虛擬,也就是說,即便是春風也不能化解這位思婦的愁怨。春天是情思勃發的季節,而對怨婦來說,愈是春風,愈不可能吹開她的眉彎。“黛”,青黑色顏料,古代用以畫眉;“蛾”,即蛾眉,蠶蛾觸須細長而彎曲,借以形容女子的眉毛。
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這兩句點明季節是在秋天。“危樓”,即高樓。有高樓可上,有闌干可倚,可見怨婦是在一個富貴人家。她望著頭頂,頭頂上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地飛過,卻沒有給她帶來心上人的音信。和潮水、春風一樣,大雁也是按照季節行動的,它們冬南夏北,具有很強的規律性。這種有規律的來回,使古人認為它們足堪擔當信使的重任。古書上也有大雁送信的記載,《漢書》里就說漢朝得到被匈奴俘獲的漢人綁在雁足上的書信。總之,在別人看來,能送信的大雁是個喜訊,而對于思婦來說,本來應該傳書遞簡的大雁,卻并沒有送來書信,所以這些雁字帶給她的,只是更多的愁悶。
評解
從內容上來說,這首詞并沒有太多新意,但音律鏗鏘悅耳,每兩句一換韻,顯得音節緊湊。情緒亦如山中澗流,雖然百折千回,卻飽滿充沛,勢不可擋,急流直下,有一種激情噴涌的暢快淋漓之感。這可能得益于《減字木蘭花》這個詞牌的特色。詩詞急遽換韻,會讓人產生急切不安分的感覺,唐代詩人李賀很多詩就有這種特點。如果換成別的不換韻的詞牌,也許這首詞的價值會大大降低。有的學者認為,《減字木蘭花》全篇四韻,每韻均為一個四字句、一個七字句,這種形式比較呆板,容易造成各句之間不相聯屬的斷片結構。但從秦觀這首詞來看,并沒有這種呆板之病,反而產生了一種急雨驟風般情感宣泄的效果,這應該歸功于作者出色的藝術才華和高明的技巧。
上一篇:《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賞析、名句解讀、寫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鑒賞
下一篇:《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賞析、名句解讀、寫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