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987~1053),本名三變,字耆卿,一字景莊,祖籍崇安(今屬福建)。因排行之故,世稱“柳七”。宋仁宗時中進士,官封屯田員外郎,所以又稱“柳屯田”。他常年流連于青樓市井,深知底層人民的疾苦。又因為通曉音律,熟悉民間音樂,新創了很多慢詞長調,拓寬了詞的題材,堪稱北宋專力作詞的第一人。他的詞清新直白,哀怨委婉,長于鋪陳。著有《樂章集》,詞有二百余首流傳后世。
夜半樂
【原文】
凍云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鹢 ① 、翩翩過南浦。
望中酒旆 ② 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柳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后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注釋】
①畫鹢:古時候人們經常在船頭畫上鹢鳥的圖案,這里指航船。
②酒旆:賣酒的旗子。
【譯文】
寒云籠罩,天色暗淡,我乘一葉小舟,興致勃勃地離開江渚。越過千山萬水,進入了若耶溪的深處。狂怒的波濤漸漸平息,山風突然間刮起,又聽到商賈們相互打招呼。一片片風帆高高掛起,一條條畫船輕快馳過南浦。
看岸上酒旗隨風飄舞,一座山村煙云迷蒙,村邊還有幾行經霜的樹。夕陽下,打魚人敲著木榔歸去。殘敗的荷花零零落落,池邊掩映一排排光禿的楊柳。岸邊三三兩兩的,是一群浣紗的少女,她們躲避著行人,害羞地含笑相語。
行到此處,勾起了我的思念,悔不該輕率地拋開閨中女子,像水中浮萍漂流難駐。唉,與她的約定不知何時才能兌現?別離的情懷凄涼,只空恨年終歲晚,歸期受阻。淚水漣漣,凝望遙遙京城路,聽那孤鴻聲聲回蕩在悠遠的暮天中。
【鑒賞】
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詞。當時,年輕的詞人經常在江浙一帶游蕩,可是心中從未消除對情人和京城的懷念,于是揮墨言情。
全詞共分三個部分,是一篇錯落有致的長調。前兩部分繪景,寫沿途的見聞和船上的情景,層次分明,不緊不慢,頗顯其善于鋪陳的手筆。后一部分寫自己的感情,情由前兩部分的景自然引出,水到渠成。三部分聯系緊密,天衣無縫。
上片寫凍云黯淡,小舟離岸,山水阻隔,風浪侵襲,旅客動容。此時場景鮮活,詞人還是頗有興致的。
中片寫在船上看到的情景。他先是眺望遠處的酒旆、煙村、霜樹,然后又把目光拉回,看到了漁人歸家、浣女含笑。寥寥幾語,把浣女的神情描繪得栩栩如生。但是,面對如此生動的畫面,寂寥的詞人又會作何感想呢?
下片詞人開始流露思鄉思人的感情。面對上面提到的景色,怎不讓人浮想聯翩?于是詞人心緒波動,戀“繡閣”,嘆“浪萍”,思及后約,悵對流光,然而怎奈天長路遠,歸期難料。最后一句情景交融,將滿腹愁思盡付長天。
這首詞語言直白,場景逼真,繪景則清新靈動,言情則蘊藉深沉,布局錯落有序,不失為一篇令人難忘的羈旅之作。
【宋詞地圖】
神京:出自南朝宋謝王的《世祖孝武皇帝歌》:“刷定四海,肇構神京。”后稱國家的都城為“神京”。
上一篇:柳永《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卷》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柳永《卜算子慢·江楓漸老》詩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