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題解
這首詞是秦觀的代表作之一,絕大多數(shù)宋詞選本都選入。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但帶有典型的秦觀詞特征,幽雅、婉約、含蓄、低回,音韻和諧優(yōu)美,用語清新自然,色調(diào)輕淺,意境幽遠,含蓄地描繪出一個女子在春陰天氣里寂寞哀怨的心情。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詞意圖 高向陽 繪
【句解】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微寒籠罩著小樓,這是一個春天的陰霾日子,時間是早上,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使人感到春寒的侵襲。“漠漠”,兼有彌漫無邊和輕淡之意;“輕寒”,薄寒、微寒,有別于冬日嚴寒或料峭春寒。薄薄春寒無邊無際,又無聲無息地籠罩小樓,這使樓中人覺得,這個早上就像陰涼肅殺的九月深秋一樣。
“曉陰無賴似窮秋”這個比喻曾得到不同的評價,梁啟超的評語是“奇語”,但是《續(xù)編草堂詩余》的編者沈際飛就認為這一句寫得不好。客觀地說,這個比喻確實新奇,這種春陰似秋的感覺前人也曾寫過,如唐人韓偓《惜春》詩:“節(jié)過清明卻似秋。”但與秦觀這句相比,就顯得平淡無奇。春陰寒薄,使人感到抑郁,因而埋怨這種天氣“無賴”,“無賴”在這里是令人厭煩而又無可奈何之意。當然,沈際飛的看法也不無道理,畢竟春天和秋天給人的感覺很不同,就算春陰,也不可能像深秋那么蕭瑟。作者這么寫,是為了盡情渲染詞中人哀愁、寂寞的心境。“窮秋”,深秋九月。
淡煙流水畫屏幽
樓中人幽微的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這種天氣讓她感到無奈。在這樣的時候,樓高四面,闌干獨倚,不能出游賞花,只能坐在樓上看著畫屏上的一幅《淡煙流水圖》發(fā)呆。畫的內(nèi)容是一抹淡煙,一灣流水,也和樓外煙雨濛濛的情境相仿,于是愁緒暗生。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縱目樓外的風景,暮春的殘花片片從枝頭飛墜,輕盈飄蕩在空中,像夢一樣捉摸不定;無邊的朦朧雨絲纖細透亮,像人間的愁緒一樣不絕如縷,欲斷還連。《浣溪沙》的下闋首兩句要求對仗,作者是此道高手,這兩句不但音律諧和,對仗工穩(wěn),從內(nèi)容上來看,也顯示出很強的感受能力。
飛花似夢,細雨如愁,都是用具體可感的東西來比喻抽象的東西,以纖細的筆觸把不可捉摸的情緒轉(zhuǎn)化為可感的藝術(shù)形象,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推崇。沈際飛認為這兩句超越了南唐二主的類似描寫(《續(xù)編草堂詩余》)。雨能觸發(fā)人的愁緒,這應當是人的普遍感覺,把細雨比作愁思,或許還不算什么新鮮發(fā)明;但是把飛花比作夢,則頗有過人之處。飛花的婉轉(zhuǎn)飄墮,輕盈無依,也確實像夢一樣難以捉摸。今人沈祖棻《宋詞賞析》分析這兩句時,說:“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fā)現(xiàn)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lián)成兩組,構(gòu)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這兩句不但設想奇絕,而且別具音韻之美和詩情畫意。
寶簾閑掛小銀鉤
簾帷和銀鉤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愛情。作為結(jié)句,這句起到了總結(jié)全篇的作用,顯得溫潤蘊藉,饒有余味。表面看來只是描寫樓上的裝飾,但寶簾高掛、銀鉤斜挽的靜穆景象也是主人公情緒的反映,使讀者仿佛也感覺到樓中歲月的安靜美好,樓外的斜風細雨似乎和此毫無關系。技巧上由前兩句的動轉(zhuǎn)入這一句的靜,也別有一番滋味。
評解
這首詞主要通過對景物環(huán)境的塑造和描繪,抒發(fā)出作者心中幽微的情感。構(gòu)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從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來看,整首詞似乎都是寫景,從春寒寫到小樓,寫到畫屏,寫到飛花,寫到絲雨,最后寫到寶簾,但由景中見情,比直接抒情還要來得蘊藉有味,展示了高超的煉字造境的藝術(shù)功力,產(chǎn)生出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不愧是佳作,《詞則大雅集》認為它“宛轉(zhuǎn)幽怨,溫韋嫡派”,是典型的婉約詞。有學者認為,在秦觀的所有詞作中,小令應當以此篇為壓卷。
上一篇: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賞析、寫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鑒賞
下一篇:《行香子·樹繞村莊》賞析、名句解讀、作者情感意境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