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題解】
本篇選自《彊村叢書》本《淮海居士長短句》卷中。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詩風與詞風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鵲橋仙,詞牌名。因秦觀本詞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句,故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雙調,仄韻。
纖云弄巧(1),飛星傳恨(2),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3),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4)。
【注釋】
(1)纖云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此以喻織女織造云錦手藝的精巧,同時也暗示這是乞巧節,為織女渡河之夕。按舊俗,七夕為乞巧節,乞巧是向織女乞求智慧的意思。(2)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3)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4)朝朝暮暮:謂朝夕相聚。
【導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思考】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表現人間悲歡離合的作品,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比較本詞與這些詩詞的異同。
上一篇:《踏莎行》表達什么?《踏莎行》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