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題解
這首詞寫驛館的寒冷和詞人自身的凄涼情景。從內容推測,大概作于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的冬天。作者從處州再貶郴州,在旅途的驛館中有所感觸而作,和《踏莎行》(霧失樓臺)等詞創作于同一時期。
【句解】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遙夜”,漫長的夜晚;“沉沉”,深沉的樣子。《詞綜》等本子中,“沉沉”作“月明”,但不如“沉沉”有韻味,而且和下句銜接不上。冬日的夜晚,既有大風,多半不會有明月在天。
感覺夜晚漫長,都是人心情不好失眠的時候,可以想見詞人此刻的心情。漫長的夜晚像水一樣深沉,極言夜色之深,而詞人卻輾轉不寐。“驛亭”,古代設于官道旁的館舍,是供傳送公文的差役和因公事過往的官員們歇宿的地方。在這失眠的夜晚,詞人歇宿在驛亭中,聽見風聲凄緊,野外驛亭關緊了門戶,卻仍隔不斷凄風的呼嘯。驛亭之荒涼,身世之顛沛,通過這兩句已和盤托出。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在輾轉很久后,詞人終于睡著了。但是剛一入夢,又被老鼠細碎的聲音驚醒。這老鼠驚惶地窺視著燈盞,一個“窺”字,把老鼠鬼鬼祟祟的樣子寫得非常傳神。老鼠為什么要窺燈?因為當時點的多是油燈,驛亭的老鼠饑餓,想趁人睡著,偷燈盞里的油吃。寫驛亭的老鼠,同時也是在暗示讀者,這個驛亭的房間設備非常簡陋,更容易增加旅人的愁思。接下來寫驛亭清晨的寒冷,屋外的嚴霜把寒氣一刻不停地往屋里送,侵入了被子。“送”、“侵”兩個字,都是煉字的典范。霜是沒有生命的,但一個“送”字,似乎像是有誰在故意運送寒氣;寒氣也是沒有生命的,但一個“侵”字,仿佛它是執意要侵入人的被子。這都是擬人化的描寫。
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有老鼠驚擾、有寒氣襲人的遙夜,再加上心情抑郁,作者要睡個好覺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旅途的疲憊該怎么消解呢?一連說了兩個“無寐”,表明了無奈悲苦之情,雖然這種重疊是詞牌的特點使然,但又何嘗不可以視為作者挑選詞牌的苦心呢?“門外馬嘶人起”,表面上寫的是驛站清晨人叫馬歡的情景,實際上也透露出作者的無奈,即使沒睡好,他也不得不開始新一天的征途了,而這前途并非光明。
評解
秦觀的詞一向以哀婉見長,這首小令也不例外。短短三十三個字,把旅途的孤獨凄清、驛亭的寒冷蕭瑟描寫得讓人讀來如臨其境。詞里沒有一句涉及作者本人的心情,但作者通過對環境、情景的描寫,已經傳達出內心的感受。風吹驛亭是耳聞,老鼠窺燈是目見,寒氣侵被是身受,層層疊加,氣氛頓出,可謂別具特色。
上一篇:《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賞析、名句解讀、寫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鑒賞
下一篇:《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賞析、名句解讀、寫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