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梧①(佇倚危樓風細細)
【原詞】
佇倚危樓風細細②,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③。草色煙光殘照里④,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⑤,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⑦。
【注釋】
①《鳳棲梧》:本詞乃柳永名篇之一,被后人廣為傳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給予了高度評價:“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本詞乃作者在湖南時,于景德二年(1005年)春所作。
②危樓:高樓。細細:微微。
③“望極”兩句:是“望極天際,黯黯春愁生”之倒裝。黯黯:心情沮喪、提不起精神的樣子。春愁:由于春色而引發的愁緒。
④草色煙光殘照里:是說草色朦朧,淹沒到西下的斜陽之中。
⑤“擬把”句:意為打算放縱一下,就圖個一醉方休。擬把:打算、盤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⑥“對酒當歌”兩句:意為喝酒聽歌,勉強尋歡作樂,但是毫無滋味可言。對酒當歌,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強樂還無味,這句反用了《短歌行》中的:“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強,勉強。強樂,強顏歡笑。
⑦衣帶漸寬:指衣服慢慢變得寬松,代指人逐漸消瘦。在《詩十九首》中有句:“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消得:值得。
【譯文】
獨自倚靠著高樓的欄桿,微風習習,望不盡的春日愁緒,憂愁似乎在從遙遠的天際黯黯生長起來。草色朦朧,淹沒到西下的斜陽之中,沉默不語地看著周圍的一切,誰能理會我此刻憑欄的心情呢?
打算放縱一下,就圖個一醉方休,喝酒聽歌,勉強尋歡作樂,但是毫無滋味可言。我的衣服慢慢寬松,日益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愿意為了她讓自己變得消瘦憔悴。
【賞析】
本詞精彩至極,乃柳永名篇之一,詞人用極致的意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上片開篇,“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詞人先寫自己獨自倚在高樓之上,登高望遠,離愁思緒油然而生。作者不說“春愁”從心底涌現出來,而是說它從遙遠的天際黯黯生長出來。化無形為有形,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極具畫面感,讓人們仿佛看到了這悠悠愁緒冉冉而生。“草色煙光殘照里”描繪出了主人公望斷天涯的時候所看到的景色。而“無言誰會憑闌意。”句則既包含了獨自憑欄、希望落空的感嘆,也包括不見伊人,心中苦悶無法向人傾訴的無奈。
下片描寫了詞人寫刻骨相思,點明了詞人春愁的原因。在一開始,詞人就表明為了消除憂愁,決定痛飲狂歌。不過下一句又點明,即便是借酒消愁,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帶著現實的沖擊感,本以為借酒可澆愁,沒想愁更愁。結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精彩至極,詞人以健筆寫柔情,堅毅中帶著悲傷,悲傷中又帶著一份執著,讓人拍案叫絕。“終不悔”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首詞寫出了多少深情,多少執著,極盡含蓄絕決之致,讓人讀后回味無窮。
上一篇:柳永《二郎神(炎光謝)》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永《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