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贈聊獲酬之 ①
不逐城東游俠兒,
隱囊紗帽坐彈棋。
蜀中夫子時開卦,
洛下書生解詠詩 ② 。
藥欄花徑衡門里,
時復據梧聊隱幾。
屏風誤點惑孫郎,
團扇草書輕內史 ③ 。
故園高枕度三春,
永日垂帷絕四鄰。
自想蔡邕今已老 ④ ,
更將書籍與何人?
【校】
①酬,《唐詩正音》作“答”。
②書,一作“諸”。
③輕,凌本作“驚”。
④想,《文苑英華》作“惜”。
【注】
張湮: 張彥遠《名畫記》:“張 塌 官至刑部員外郎,明易象,善草隸,工丹青,與王維、李頎等為詩酒丹青之友。尤善畫山水。王維答詩曰:‘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內史。’李頎詩曰:‘小王破體閑文策,落日梨花照空壁。詩堪記室妒風流,畫與將軍作勁敵。’”
隱囊: 《顏氏家訓》:“梁朝全盛之時,貴游子弟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馮班絲隱囊。”
紗帽: 《中華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詔曰:‘自今以后,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彈棋: 《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群臣以蹴踘為勞,體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家君作彈棋以獻,帝大悅。”《后漢書》:“梁冀能挽滿彈棋。”章懷太子注:“《藝經》曰:‘彈棋,兩人對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棋相當,更相彈也。其局以石為之。’”《夢溪筆談》:“《西京雜記》云:‘漢成帝好蹴踘,群臣以蹴踘為勞,求相類而不勞者,遂為彈棋之戲。’予觀彈棋絕不類蹴踘,頗與擊踘相近,疑是傳寫誤耳。唐薛嵩好蹴踘,劉綱勸止之曰:‘為樂甚眾,何必乘危邀頃刻之歡?’此亦擊踘,《唐書》誤述為蹴踘。彈棋今人罕為之,有譜一卷,蓋唐人所為。棋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巔為小壺,四角微隆起。今大名開元寺佛殿上有一石局,亦唐時物也。李商隱詩曰:‘玉作彈棋局,中心最不平。’謂其中高也。白樂天詩曰:‘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長斜’謂抹角斜彈,一發過半局,今譜中具有此法。柳子厚《敘棋》用二十四棋者,即此戲也。《漢書》注云:‘兩人對局,黑白子各六枚。’與子厚所記小異。”
蜀中夫子: 《高士傳》:“嚴遵,字君平,蜀人也。隱居不仕。嘗賣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錢以自給,卜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鮑照詩:“君平因世閑,得還守寂寞。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
洛下書生: 《晉書》:“謝安能為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世說》:“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劉孝標注:“洛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
藥欄: 李濟翁《資暇錄》:“今園庭中藥欄,欄即藥,藥即欄,猶言圍援,非花藥之欄也。有不悟者以為藤架疏圃,可作切對,是不知其由來矣。按漢宣帝詔曰:‘池藥未御幸者,假與貧民。’蘇林注云:‘以竹繩連綿為禁藥,使人不得往來爾。’《漢書》‘闌入宮禁’,字多作草下闌,則‘藥欄’作‘藥蘭’,尤分明易悟也。”成考《宣帝紀》,乃是“池篽”,非“池藥”,不得據此為證。梁庾肩吾詩:“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以“花徑”對“藥欄”,其義顯然。又唐岑參詩亦有“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之句,與庾義不相遠,正不必過為創異之解也。
據梧: 《莊子》:“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郭象注:“行則倚樹而吟,坐則據梧而睡。”
隱幾: 《莊子》:“南郭子綦隱幾而坐。”陸德明注:“隱,憑也。”
誤點: 《歷代名畫記》:“曹不興,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內史: 《晉書》:“王羲之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耶。’姥如其言,人競買之。”《白氏六帖》:“王右軍草書于團扇。”
蔡邕: 《魏志》:“王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上一篇:王維《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二首》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偶然作六首》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