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須懺悔自新
梁先生語錄:
如何才能夠使內心的矛盾沖突平下呢……也只有懺悔、自新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白娘子經過千年的修行,才成人形,有神仙的法力。良好的性格并非完全源自天生,也需要后天的修煉,才具有。一個人性格的好壞,不僅影響其氣質,其修養,還可能會影響其一生。因此,人生幾十年,我們要在百味人生中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性格,為打造成功的自己奠定基礎。
而優化自己的性格,歸根結底,還是要化解自己與自己的沖突。俗話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確,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還在自己身上。因為戰勝不了自己,戰勝不了自己內心的貪、嗔、癡、怒等,拿自己沒辦法,所以會跌倒,會失敗。而之所以會戰勝不了自己,是因為化解不了自己與自己的矛盾與沖突,由此,還是回到了性格問題上。
對此,梁先生說:“在人生的時間線上須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對付自己。如果對于自己沒有辦法,對于一切事情也就沒有辦法。”
因此,漫漫人生路上,我們要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系,化解自己與自己的沖突,進而不斷優化自己的性格,就需要找到對付自己的辦法,讓自己拿自己有辦法。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看到,人之所以對付不了自己,是因為內心中,自己與自己的矛盾太深的緣故。因為矛盾太深,沖突太重,因而內心不清明,進而無法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一來,當然就無法化解內心的矛盾了。比如,貪婪的人總希望得到更多,總是不能滿足,因而欲望與現實所得形成一重矛盾,帶著這樣的矛盾去追名逐利,名利漸漸得到,而矛盾也與日俱增,總是有更深的欲望,有更大的不滿足。最后可能還是因為不能滿足抑郁而死。
這就是對付不了自己的表現。
這樣的人,無法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認識,更抓不到矛盾的根源,自然而然,化解矛盾更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讓內心的矛盾與沖突平定下來,進而清楚地認識自己呢?對于這個問題,梁先生的答案是:也只有懺悔、自新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地說,懺悔、自新就是反省的意思,即反觀自我。俗話說,人難自見其面。因此,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人們往往會“取鏡”。但是,要知道,最深刻的認識還是來自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人何以自己認識自己,其中一條很重要的途徑便是反觀自己。
誠心反觀自己的人,總能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看到自己的過錯。人生于世,常常反觀自己的人,便能加深對自己的認識,這對個人的完善與改進是大有裨益的。這樣一來,才能平定內心的矛盾與沖突,不斷地戰勝自我,譬如自己的人欲私心。更進一步看,懂得反觀自我的人,其性格也能得到優化。如此一來,層層推進,才是真正平息內心矛盾的方式。
梁先生的“懺悔、自新”并不僅僅是強調人要反省自己,它還要求人們在反觀過去的自己之后,還要有改變自我的實際行動。具體說,既然能在過去的自己身上看到不足,看到種種毛病,看到所犯下的錯誤,那么,往者可鑒,來者可追,就當為完善自我而付諸切實的行動,進而塑造嶄新的自我。
也就是說,懺悔與自新二者要并重,不可偏廢。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平定內心的矛盾與沖突,進而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性格,做一個對自己有辦法的人,做一個成功的人。
為何“懺悔、自新”有這樣的威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缺點,有不足。人活著,會越活越清醒、理智。一個懂得反省的人,反觀過去的自己,便能發現自己的不足。過去不僅僅是一抹回憶,它更像一面明鏡。可以說,這也正是人能做到“不貳過”的原因。
這樣一來,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悔恨自己,自己可憐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己改進自己,果真如此,便能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在梁先生看來,這樣會到達“悲憫的心境”:自己不打架,不矛盾沖突,這時就無物擋住自己……
當自己與自己的矛盾平定下來之后,人便有了一個良好的性格,表現為穩重、淡定與處變不驚等。這樣一來,就已經是自新的表現了。而這不正是因懺悔而有的重生嗎?如此,人們便能要求自己去開拓新的生命了。
對此,我們不妨來看看梁先生的結論:
“在新生命開辟出來的時候,他與從前不同的是在什么地方呢?即是從前這個也貪,那個也愛,小的舒服,小的便宜,以及物質享受……在自新的時候,就是回頭一看,看清了許多都是機械、可憐、糟糕、要不得!把好惡的心,真的好惡的心透露出來,覺察出從前的雜雜碎碎,真是臭的,所謂‘如惡惡臭’。”
而這,不正是懺悔、自新的作用嗎?
人生在世,若能常懺悔,能自新,還怕自己沒有良好的性格嗎?還怕自己一生都和一個魯莽的黃毛小子一樣浮躁不堪嗎?
上一篇:《人生需要一顆平常心》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從容挺然心寬舒》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