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臨泛①
【原文】
楚塞三湘接②,荊門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④,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⑤。
【注釋】
①詩題一作“漢江臨眺”。
②楚塞:襄陽一帶的漢水,古屬楚國的北境,故稱。三湘:說法不一,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區。
③九派:長江的九條支流,此為泛指。
④郡邑:府縣。
⑤山翁:指晉代山簡。山簡,字季倫,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性嗜酒,鎮守襄陽,常游高陽池,飲輒大醉。
【譯文】
楚國的邊塞連接著三湘大地,九脈長江支流在荊門匯合流入長江。江水浩瀚,一直流向天地之外,山色朦朧縹緲,似有似無。沿江的城池,好像浮在水面上;遠方的天空,似乎隨著波浪搖動。這么好的襄陽風景,讓我想像山簡那樣,長醉于此。
【賞析】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維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途經襄陽,舟行漢江之上,乘興而作詩,將所見的漢江壯闊江景與乘船的獨特體驗,傳達給了后世的讀者。
首句“楚塞”與“荊門”二詞,交代了詩歌創作的地點。詩人巧妙地使用數字詞“三湘”“九派”來形容廣闊的江原與多條奔騰的江水,將詩歌的空間感宕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聯,從實景起筆,卻寫出了詩人獨特的主觀感受:江水綿延,望不到盡頭,讓人覺得它似乎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青山自是聳立岸邊,而江上氤氳水汽籠于眼前,倒讓人覺得山峰似乎時有時無。這兩句詩氣象含混,而最為難得的是形容貼切,將江中遠眺的視覺感受精確地描述出來,讓讀者清晰地感受到了江景的壯闊與縹緲。頸聯同樣從實景著筆,而所描繪的景觀,是主觀感受中的景觀。江岸與天空都是靜景,起伏涌動的是江水。詩人乘舟江上,反倒覺得是江岸飄搖在水面上,天空被江水帶得上下起伏。如此描寫江水的流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是不切客觀實存的景象,卻恰恰符合舟上乘客的主觀感受。末聯以“好風日”三個字收束前六句所寫種種江景,以山翁常醉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漢江風景的留戀。
上一篇:王維《椒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濟上四賢詠三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