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不可輕
梁先生語錄:
一切事物都是逝逝不已的,有如川流。正如兩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河邊說道:“消逝的時間像流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流水如此,時間亦然。俗話說,覆水難收。我們可以觸摸到感覺到的水尚如此,何況是無形,甚至是無聲無息的時間呢?對此,梁先生鄭重地勸告學生要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不可輕。
若是世上沒有鐘表這樣的東西,我們可以說,時間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即便我們每天都可能看見轉動著的鐘表,我們還是左右不了時間。可以說,時間是世上最恣意妄為的東西。就算我們站著不動,時間它也依然不緊不慢地往前走;就算我們把世界上所有的鐘表都粉碎,時間依然會大搖大擺地從我們的指間滑過,可以說,我們對它無能為力。
更為殘酷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古,就有人求仙訪道,但是長生不老始終是人世間的一個神話,實現不了。縱然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醫學所能做到的地步,不過是有限地延長人的壽命而已,要如莊子口中的彭祖一樣“以久特聞”,暫時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活一輩子,須知“要待在人間,就必須受時間的制約。在時間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不能好好珍惜時間、利用時間,時間就變成了枷鎖,讓你處處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能珍惜好有限的時間,即便戴著枷鎖跳舞也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樂趣,所以說,人生在世,必須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然就可能“老大徒傷悲”,幾十年一事無成。
而對待學習,更是如此,一寸光陰不可輕。
不論有多大的才華,不論現處的位置有多高,“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都要不得。須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況且,自古以來,古人就教導后人,要“受益于謙”,而不能自滿。
如此一來,本著謙虛和虛心的態度,珍惜好每一寸光陰,好學、勤學,讀書萬卷,有益無害。最后收獲的人,是我們自己;而最終獲益的人,還是我們自己。與此同時,還能完滿和充實自己的人生,何樂而不為?
因此,人生中,我們要勤奮學習。要知道時間的寶貴。切不可放任自己,讓青春年華在游戲、卿卿我我的愛情、追捧明星里虛度,這是非常可恥的,亦是讓人痛心的。
自古至今,惜時如金的事例不勝枚舉。《淮南子》中有“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之說,漢樂府《長歌行》中有“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之嘆,而唐代王貞白的《白鹿洞》中也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到近現代,勸誡世人要惜時的魯迅先生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和作家季羨林先生也發出“一寸光陰不可輕”的感慨。
而梁先生也是一個無比珍惜時間的人。眾所周知,梁先生一生接受的教育是非常自由的,因為他的學問幾乎完全是自學得來的。這需要相當大的自覺性,才能讓自己學成一位偉大的哲學家與思想家。試想,若是梁先生不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他又怎么能博覽群書,通曉古今中外?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時間就是生命。因此,人生于世,在我們的青春年華里,我們要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忙碌起來,充實起來。俗話說,勤能補拙。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人要有古人那種“鑿壁借光”“懸梁刺股”的刻苦精神,才能擁有真才實學。特別是在這個施行應試教育的年代,若是一切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投機取巧,而不能珍惜時間,腳踏實地地學習下去,是難以獲得真學問的。事實證明,這對個人的長足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就應當和時間賽跑。不要總是說“等……我就……”,時間是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的東西,你若不抓住,它便會溜走。它曾屬于你,但是抓不住,就不算真正屬于你過;你能抓住,它就能為你所用。須知,青春無價,寸金難買寸光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古人這樣痛徹心扉的悔恨,我們當引以為戒。所以說,青春年華中,要惜時如金,多讀書,讀好書;多學習,認真學習。而這,不正是成就個人生命價值的必經之路嗎?
上一篇:《一呼一吸,無時不精彩》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一憂一懼,樂乎天機而動》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