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其二)》原文與翻譯、賞析
左思
郁郁澗底松①,離離山上苗②。以彼徑寸莖③,蔭此百尺條④。世胄躡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⑦,七葉珥漢貂⑧。馮公豈不偉⑨,白首不見招⑩。
【注釋】 ①郁郁: 茂密的樣子。②離離:分披下垂的樣子。③徑寸莖: 直徑一寸的莖干,指山上苗。④蔭:遮蓋。百尺條:百尺高的枝干,指松。⑤世胄(zhou宙): 世族子弟。躡: 踩,登上。⑥下僚: 地位低下的小官。⑦金張: 西漢宣帝時的權貴金日磾(mi di密狄) 和張安世兩家,世代都居高位。⑧七葉: 七世。珥 (er耳): 插。漢貂: 漢代侍中、中常侍等官的帽子上插的貂尾。⑨馮公:馮唐,漢文帝時他已70歲,仍然做著小官。⑩招: 召見重用之意。
【詩大意】 郁郁蔥蔥的澗底松,分披下垂的山上苗。山上苗以那小小莖干,遮住百尺松樹枝條。世族子弟登上高位,英俊豪杰沉于下僚。地勢使之如此,由來已非一朝。金張兩家憑借世業,七代居高官插漢貂。馮唐豈不杰出,白首也不見招。
【賞析】 《詠史》 是左思的代表作,共八首,這些詩思想內容豐富,它反映了詩人由積極入世到消極出世的思想變化過程。有的寫雄心壯志,有的寫懷才不遇,有的對門閥制度進行了批判,有的表達了遁世的愿望。這八首詩非一時之作,第二首寫于中年時期。左思出身寒門,在那等級森嚴的西晉時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那被壓抑的憤懣情緒,抨擊門閥制度的不妥協精神就是這第二首的內容。
本詩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四句,運用比興手法,以百尺蒼松處于澗底,徑寸小苗高踞山上的形象,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平,比喻貼切,并為下文興起蓄了勢。此層松、苗是對立的形象,作者以 “百尺”、“徑寸”、“澗底”、“山上”的對比,突出了一大一小,一低一高,一賤一貴,在形象的比擬中,含蓄地進行了諷刺與批判,感情深沉,隱而未顯。第二層“世胄躡高位”四句,以賦體明白地揭示并鞭撻了門閥制度。且以 “由來非一朝”對此社會現象作了歷史的評述。在此將“世胄”、“英俊”、“躡高位”、“沉下僚” 作了鮮明的對比,感情顯明而強烈?!暗貏菔怪弧?,以形象的語言揭示了門閥制度的本質。第三層“金張藉舊業”四句,以漢代的具體人物,綰合第二層“由來非一朝”的歷史評述。此處以古喻今,將權勢顯赫的金日磾、張安世喻今日世族,以年老官微的馮唐自喻,兩相對比,進一步揭示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金張是反襯,目的是突出馮唐之悲,抒發自己的憤懣不平,故后兩句是“穴眼”,為了強調這點,特以反問出之。這里凝聚著對門閥制度的極大憤慨,概括了作者對現實的深刻感受。
本篇在結構上是“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證之”(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手法,全詩先以比興引出“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己意”,然后用金日磾、張安世與馮唐的史事作證。
總之,左思《詠史》詩藝術成就是突出的,它打破了“詠史詩”的傳統手法,開了“名為詠史,實為詠懷”(同上)的先河,達到了“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何焯《義門讀書記》)的境界,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上一篇:《華南虎》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在地層下》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