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原文與翻譯、賞析
牛漢
在桂林
小小的動物園里,
我見到一只老虎。
我擠在人群之中,
隔著兩道鐵柵欄
向籠里的老虎
張望了許久許久,
但一直沒有瞧見
老虎斑斕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籠里的老虎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
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
有人用石塊砸它,
有人向它厲聲呵斥,
有人還苦苦勸誘,
然而,它卻一概不理。
又長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動,
哦,老虎,籠中的老虎,
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
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
還是想用尾巴鞭擊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
你的壯健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開,
我看見你的每個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結著濃濃的鮮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綁著
活活地鉸掉的嗎?
還是由于悲憤
你用同樣破碎的牙齒
把它們和著熱血咬碎的? ……
我看見鐵籠里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
有一道道血淋淋的溝壑
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
我終于明白……
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
恍惚之中聽見一聲
破石天驚的咆哮,
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掠過我的頭頂
騰空而去,
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
和火焰似的眼睛!
【賞析】 1973年牛漢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時,一次去桂林,在那里的動物園看到一只趾爪被剪掉的華南虎,突然引發了他的詩情。他原以為是只“沉沉地睡著”的虎,但當他發現老虎血淋淋的趾爪和水泥墻上的血痕,使他震驚和慚愧,回到干校便寫了這首詩。
詩人筆下的華南虎是一個象征物,通過它,詩人旨在贊頌一種不屈的斗爭精神。同時,也間接地批判了自己缺乏這種斗爭精神的可悲可憎,與困厄境地中的老虎相比,他深感羞愧。在“四人幫”橫行時期,這首詩是富有深刻內涵的。
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描繪了兩幅觀眾見不到的畫面:一幅是老虎被捆綁著,讓人活活地把趾爪鉸掉,或由于受囚禁的悲憤,用同樣破碎的牙齒,和著熱血自己把趾爪咬碎;一幅則是詩人羞愧地離開動物園時,“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這兩幅詩人想象中的畫面,恰是老虎不屈精神最真實的寫照! 在這兒,我們不禁想起了奧地利詩人里爾克著名的詩篇 《豹》,然而囚居于巴黎動物園中的那只豹,已被走不完的鐵柵欄把自己纏繞得疲倦不堪了,其意志也已昏眩,偶爾緊張的四肢帶來的寂靜、那企圖奔向山林的一閃念的思想火花,頃刻間也在心里化為烏有。那是一只已經逐漸磨掉了銳氣,安于鐵欄生活的馴服了的猛獸了。 可牛漢筆下的這只 “華南虎”卻是那樣的桀驁不馴, 那樣的暴怒和不安。盡管它的反抗失敗了,但是那顆不羈的心卻仍要飛向山林,那火焰似的眼睛里露出的是一種憤怒。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追求。
此詩于1982年在 《詩刊》 發表后,受到了普遍的好評,并獲得了《詩刊》 1981~1982年優秀作品獎。
上一篇:《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詠史(其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