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層下》原文與翻譯、賞析
蘇金傘
冰雪
使大地沉默。
然而沉默
并不是
死亡。
眼前:
雖然是凍結的池塘
是沒有顏色的田野,
是游行過后
標語被撕去的墻壁,
和旗子的碎片飄散的大街。
但是,在地層下,
要飛翔的正在整理翅膀,
要跳躍的正在檢點趾爪,
要歌唱的正在補綴樂曲,
要開花結子的正在膨脹種子,
躺在槍膛里的子彈,
也正在檢測自己的甬道。
不久,
土壤就會暖和起來,
肌肉也松動了;
雷會來呼喚它們。
不久
就是彩色的季節
和音響的世界。
而匿居在洞穴里
或流放在海邊的暗啞的歌者,
也將匯合在一起,
圍繞著太陽
舉行一次大合唱。
【賞析】 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寫過這樣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也許是聰明的詩人偶發奇想,因為大自然的四季變幻常常與人類社會的變革發生著微妙的對應關系。不過,用四季的交替作比,已經成了許多詩人用來喻示社會轉折的常見筆法。蘇金傘的這首詩采用象征的方式抒寫出一曲奉獻給春天的頌歌。
《在地層下》一詩寫于1947年。當時,詩人身處國統區的政治高壓之下,抗戰勝利之后出現的民主運動受到了國民黨當局的殘酷鎮壓。詩人目睹國統區腐敗的現實,依然堅信這個嚴冬籠罩的大地必將會被雷聲轟鳴的春天擊碎。因此,詩人運用充滿象征意象的筆調,展示了即將洶涌而出的火山爆發式的景象。
全詩的藝術視角由目及的現實景觀,寫到埋藏在現實表象之下的世界,再寫即將降臨的春之狂歡,邏輯脈絡十分清晰。
詩的開篇兩行:“冰雪/使大地沉默。”即是在寫明季節,也是在鋪墊沉悶的氛圍,點出詩前半部分的情感基調。隨后,詩人又用了兩個細節描寫“凍結的池塘”,“沒有顏色的田野”來加重這種沉悶的感覺。緊接著又把筆轉向嚴冬中的另一類景觀:“是游行過后/標語被撕去的墻壁,和旗子的碎片飄散的大街。”這樣,便把詩歌中的冬天與反動當局的專制統治聯結起來,整體的象征在細節的描寫中得以暗示。
從詩的第四小節開始,詩中連續出現四個排比句式,顯示出在殘酷的冬天之下,準備沖破冬天的勢力正在積蓄力量。有欲展翅飛翔的,有要奔跑跳躍的;有要高奏戰歌的歌者,更有槍膛里的子彈“正在檢測自己的甬道”。這樣,表面上看來靜謐的冬季,實際正伏臥在憤怒的火山頂端。冬天的地層下蘊含著如此火熱的情緒,那么,它的歸期還會遙遠嗎?
正因為有了這些冬天無法遏制的生命力量,所以詩人堅信,不久凍結的土壤也要變得暖和,凍僵的肌肉也要恢復充滿力量的彈性。因此,只需春雷的一聲信號,嚴冬便會被消滅干凈,大地重新出現萬物奔騰,色彩絢麗的春天。
這首詩由冬天和抗拒冬天勢力的相互較量過程串聯,選取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推動詩內的情感向詩人預想的目標移動,從而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詠史(其二)》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天狗》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