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歌·屈原·湘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見于《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據楚國民間祭神的樂歌,經過加工整理而成的。《九歌》共有《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十一篇詩歌,《湘君》是一首祭祀湘水男神“湘君”的樂歌。雖然是祭神歌曲,卻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原文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①,蓀橈兮蘭旌②。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③。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
桂棹兮蘭枻,斲冰兮積雪④。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⑤。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灃浦⑥。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⑦。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注釋
①據聞一多先生《楚辭校補》,柏為帕之誤,帕通“帛”,旗帛。綢:纏旗桿所用。 ②橈(náo):旗桿上曲柄,所以懸帛。旌,旗桿上裝飾,綴旌羽為之。 ③靈:有屋的船。揚靈:即揚帆前進。一說揚靈指神靈顯示靈異。 ④斲(zhuó):同“斫”,砍。此句頗費解。似是形容船槳擊水、船兒疾進時出現的水花,用“斫冰”“積雪”的景象比喻。 ⑤搴(qiān):拔:摘取。芙蓉:荷花。此二句顛倒事序,表現出一種無法實現愿望的景象,例同《孟子》所說“緣木求魚”。 ⑥余:指巫者。這兩句指致祭品于江中、灃浦。 ⑦下女:湘君的侍女。
賞讀
相傳帝舜的妃子娥皇、女英追隨帝舜南巡,帝舜不幸駕崩于蒼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下,二妃悲痛不已,日夜在洞庭湖畔悲哭,淚盡投湘江而死。民間因此尊舜為湘君,尊二妃為湘夫人。世代祭祀不衰,在祭祀中,湘君由男巫所扮,湘夫人由女巫所扮。
這首詩從開頭至“吹參差兮誰思”為扮湘夫人的女巫所唱,表現湘夫人盼望湘君到來的急切心情。從“駕飛龍兮北征”到“女嬋媛兮為余太息”為扮湘君的男巫所唱,表現湘君為了和湘夫人相會,跨嶺渡河,急于趕路情景。從“橫流涕兮潺翤”至“期不信告余以不閑”是扮湘夫人的女巫所唱,表現湘夫人因為盼湘君不至而生疑慮,她懷疑湘君對自己的情不深,故而猶疑遲滯。因為懷疑湘君爽約,感到失望而神思恍惚。從“朝騁騖兮江皋”至篇末為扮江君的男巫所唱,寫湘君到來,向湘夫人表達永不分離之意。
這首詩雖是祭神曲,卻具有極其濃厚的人情味。極為細膩的表現了長久分離即將相會的夫婦間的特殊心情。“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比喻生動、奇特,充分表現了湘夫人的失望之情。全詩采用了錯綜對比的方式,突出了同樣執著于愛情的男女的不同行為特征。
上一篇:《宋詞·陸游·游山西村》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王勃·滕王閣詩》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