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這組《塞下曲》共六首,分別從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各個角度描寫守邊部隊的軍營生活,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看,都不愧為上乘之作,首首可讀,又以這一首尤為精采。
這首詩的主題也是歌頌守邊將士們的。詩人很善于捕捉時機和剪裁,他只截取將士們雪夜追殲逃敵、準備出發前的那一個場面,就把守邊將士們昂揚的士氣、勇猛的精神、殺敵的決心、威武的氣概都表現出來了。首句描寫的是人物活動的背景:黑夜沉沉,沒有月光,風急雪緊,大雁高飛。第二句交代驚飛鴻雁的原因,原來是敵人趁著這樣一個漆黑的夜晚悄悄逃跑了。“單于”,是古時匈奴最高統治者的稱呼,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單,音嬋。“夜遁逃”,說明敵人已全線崩潰,間接寫出我方在戰斗中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盡管我方已經取得勝利,但仍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密切注視敵情。因此,盡管有沉沉夜色作掩護,我方也能從“雁飛高”的異常現象中,覺察到敵人的詭密行動,從而作出了“單于夜遁逃”的正確判斷。這兩句,不僅交代了戰斗的艱苦環境和我軍勝券在握的形勢,也從側面贊揚了足智多謀、高度警惕的我方將士。
三、四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我軍準備追擊的情形。在作出正確判斷之后,我方將士刀出鞘、箭上弦,整裝待發,只等一聲號令,就將全殲殘敵。這兩句,詩人是從正面來塑造我方將士英武高大的形象,但詩人沒有花費筆墨描寫我軍人呼馬嘶、列隊欲出的整個畫面,而是只選擇了一個十分集中、十分突出的特寫鏡頭——滿是雪花的弓刀。武器,是出征將士最富有特征的標志,而寒光閃閃的刀劍和弓箭,在漫天紛飛的大雪中,折射出凜凜白光,更顯得鋒利尖銳。詩人敏銳地抓住這個富有特色的鏡頭,我軍斗志昂揚的騎士們不畏嚴寒、奮勇出擊這個激動人心的整個場景就已自然浮現在讀者眼前。這種以小見大、以個別見一般、以一斑窺全豹的藝術表現手法是很見功力、頗具匠心的。
戰斗高潮即將來臨,而詩歌卻戛然而止。我方將士們是如何出擊的?是否追上并全殲了逃敵?詩人把戰斗的過程和結果都留給了讀者自已去想象。而讀者從貫注于整首詩中的激昂的基調,從詩中所描繪的戰斗環境(“月黑”、“大雪”)中,不難猜出戰斗是艱苦而激烈的,但終將以我方的大獲全勝而結束。倘若作者絮絮叨叨、不厭其煩地描繪一番戰斗的過程,再將戰斗結局和盤托出,那么,這首詩還能有如此的魅力和光彩嗎?
上一篇:盧綸《塞下曲》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則徐《塞外雜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