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河瀆神》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①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②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漂泊。
【注釋】 ①蘭橈(rao):蘭木做的槳,指代船只。玉箸:眼淚。②思歸樂:指懷鄉思歸一類的歌曲。一說指鳥名,即杜鵑,三月則鳴,其音如云“不如歸去”。
【譯文】 一座孤廟,矗立河畔,獨與清流寒潮相伴。西陵莽莽,荒無人跡,唯有蕭蕭風雨。此時此刻,廟前河邊,卻有一個美貌女子獨倚蘭舟,悵然無語,只有兩串不斷線的淚珠,滴落在河水里。傍晚時分,河面上傳來思歸懷鄉的歌聲,令船上的女子聽了更添愁情。山坡上,已有數枝早梅沖寒開放,幽幽飄香,給人以春歸的希望。然而此女子卻正與心愛的人兒兩地分離,兩情蕭索,兩顆孤寂的靈魂正在漫無際涯地漂泊。
【集評】 清·陳廷焯:“起筆蒼莽中有神韻。音節湊合。”(《白雨齋詞評》)
【總案】 《河瀆神》一調之來源大概與江南民間迎神賽舞的風俗有關。從現存詞作看,溫庭筠是最早填寫此調的作者,他寫此調凡三首,詞中皆涉及河水、祠廟、賽神之類情景,可能即為溫氏采摭民間賽神歌曲而創為詞調者。從內容看,此詞所寫亦無非離別相思之情,仍從女子的角度寫來,但是有一個極明顯的變化,即背景的改變,人物之話動及情感之發生已不再被置于那溫馨綺麗的“玉樓”、“畫閣”之中,而是被推向室外野地,展現在由孤廟、寒流、西陵風雨所構成的蒼莽凄清的背景之中,故頗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上一篇:吳潛《水調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元干《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