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紀念鐵獅子胡同大流血》原文與翻譯、賞析
饒孟侃
“平兒, 你回來,”“是的, 母親。”
“你為什么走路卷著大襟?”
“那是在路上弄臟了一點,
不要緊, 讓我去換上一件。”
“兄弟呢, 怎么沒同你回來?”
“他, 他許是沒有我跑來快……
沒什么, 母親, 沒什么, 他, 他
自己難道還不認得回家?”
“不是, 昨晚我夢見你兄弟……
一醒來, 又聽見烏鴉在啼……”
“我說, 你老人家不要迷信,
烏鴉哪兒管得著人的事情!”
“怎么, 你兩只眼睛腫得通紅?”
“哦, 這沙子兒軋得好兇, 好兇!”
“嚇! 你大襟上是血, 可不?”
剛才, 噯, 遇見宰羊臟了衣服。”
“平兒, 你, 你分明是在說謊;
他,告訴我, 他到底怎么樣? ……”
【賞析】 1926年3月,在馮玉祥國民軍與奉系軍閥張作霖作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因見奉軍戰事失利,便公開出面援助,于12日炮擊大沽口國民黨守軍,國民軍亦自衛還擊。于是,日本便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議,并聯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借口維護《辛丑條約》,于3月16日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津沽間的軍事行動和撤除防務等,否則將采取必要手段。北京各界人民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于3月18日在天安門集會抗議,會后結隊赴段祺瑞執政府請愿;不料竟遭槍擊和刀棍擊殺,當場和事后因重傷而死者47人,傷者150余人,造成震驚全國的“三·一八慘案”。《三月十八》這首詩所指的就是這次慘案。因段祺瑞執政府在鐵獅子胡同,所以 “三·一八慘案” 也就是 “鐵獅子胡同慘案”。《三月十八》 也正是為紀念這一流血事件而作。
本詩沒有正面描寫“鐵獅子胡同大流血”的場面,沒有正面寫出抗議者的無畏和屠殺者的殘暴; 而是從側面入手來表現3月18日的抗議者的生動形象。這首詩,選擇的是母子對話的一個場面,詩人力圖通過這段對話的描寫反映出 “三·一八”真相,從而展現出無數革命者、抗議者的無畏形象。對話的雙方是 “平兒” 和 “母親”,“平兒” 和他的兄弟參加了“三·一八”游行請愿活動,可 “平兒”的兄弟卻沒能回來,這自然引起掛念兒女的 “母親” 的盤問。為了不讓“母親” 痛苦,“平兒” 總是躲躲閃閃,說一些假話以瞞過“母親”。“母親”問他為什么走路卷著大襟,為什么兄弟沒有一起回來,為什么兩只眼睛通紅。對母親的這些提問,機警的 “平兒”都一一“躲過”,但當 “母親”看到了 “平兒”衣服上的血跡,一切再也瞞不住了,“他,告訴我,他到底怎么樣?”“母親”這樣追問著,回答很顯然,但詩人到這里就將詩篇結束了。如果沒有標題,我們會對全詩了解得不夠明了,“母親”一步一步地盤問,到最終詩人也沒有告訴我們結果。但這結果便是題目所標示的,一切都在你知我知的無言中揭破了: “平兒” 的兄弟因為 “三月十八”而沒有回來。整個看來,這首詩以問答的形式,在一環緊扣一環,一步緊逼一步的詢問中布開了謎面,使讀者在一問一答的逼進中從題目上揭開了謎底。所以,這首詩扣人心弦,含蓄而感人,字里行間透露著母子的情懷,同時也側面形象地再現了 “三·一八”這一歷史事件。這種側面描寫的手法,造成了詩篇的含蘊和深沉,以至于整個詩篇都用對話寫成也不使人覺得有半點枯燥和缺乏詩意之感,這正是詩人藝術上高妙的體現。
上一篇:《七步詩》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臨洞庭》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