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原文與翻譯、賞析
煮豆然豆萁①,漉豉以為汁②。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釋】 ①然: 同“燃”,第三句 “然”亦同。萁:豆桿。②漉: 滲出,濾過。豉 (chi尺): 用豆類經過蒸煮發酵制成的調味佐料。
【詩大意】 燃燒豆桿,煮燒豆子,濾出豆豉,調和湯羹。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 “我們本是同根生長,為什么你燒得這樣急?”
【賞析】 曹丕登極稱帝后,對曹植屢加迫害,總想尋找機會置之于死地。據《世說新語·文學篇》說,一次,曹丕命曹植于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詩不成,即遭殊殺。悲憤滿腔的曹植,面對自己同胞兄長的威逼,不禁應聲吟道:“煮豆然豆萁……”,這就是這首千古傳誦、令人酸心淚下的著名詩篇—— 《七步詩》。
《七步詩》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應該說是一首寓言詩。所謂寓言詩,大多借助于生物形象,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小喻大,通過比喻巧妙地表現主題。這種手法,較之直接描寫或直接抒情,往往更生動,也更富于情趣。尤其在詩人有難言之隱,又不便直接吐訴的情況下,寓言詩更能顯示其獨特的藝術作用。曹植在帝王兼兄長的淫威下應命作詩,既不能得罪曹丕,又要委婉地表現自己內心的悲憤,寫出自己的處境與感受,寓言詩遂成為他所可采用的最好形式。
詩的開篇是從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寫起的:“煮豆然豆萁,漉豉以為汁。”兩句純是敘事,似乎沒什么新奇之處,但才華橫溢的詩人恰恰從燃豆萁煮豆的現象中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產生了強烈的命運之嘆。所以這兩句起得雖很平穩質樸,矛盾也未顯露,卻已經蘊含著下文的情緒波瀾,預示著豆和豆萁的激烈矛盾和沖突,已經揭開了骨肉相殘悲劇的第一幕。
三、四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寫得感情色彩濃郁,充滿悲劇氣氛。本來,豆與萁都是同根相生的骨肉兄弟,想不到萁竟全然不念兄弟之情,反來摧殘、迫害自己的同胞——豆,這是何等叫人悲憤不已的情景啊!這里的兩個動詞非常傳神,寫萁只用一個“然(燃)”字,就活畫出萁肆無忌憚、薄情寡義的神態;寫豆則用了一個“泣”字,煮豆熬湯時,豆湯翻滾的樣子,不正像豆在哭泣嗎?這兩筆白描,足以生動寫出萁與豆一個在釜下,一個在釜中的不同處境和遭遇,表現了詩人對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悲憤與憂傷,吐露出詩人心中的強烈不平之聲。
結二句緊承三、四句而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直接道出了詩人發自心底的詰問與抗議。從行文上說,這兩句由平直的敘事,轉而議論,并發出激烈的責問,使詩歌的節奏起伏,情調跌宕,掀起高潮;從立意上說,又揭示出這首寓言詩的主旨。
這首寓言詩,以豆與萁喻兄弟之情,以燃萁煮豆喻兄弟殘殺,形象鮮明生動,能于尋常之中見出新奇。它的語言樸素,卻又寄寓頗深,感情色彩濃烈,故感染力很強。據說當時曹植吟罷此詩,曹丕竟“深有慚色”,可見其藝術魃力了。
不過,這首小詩的真偽如何,學術界尚有爭論。此詩最初見于《世說新語》,在長期流傳中又有不同的版本,一般流傳的僅有后四句(即缺二、三句)。但不論六句還是四句,都不載于曹植集,故一些考據家懷疑此詩出自后人的附會,尤其懷疑此詩的本事。然而,在民間流傳中,此詩卻是一直被列在曹植名下的,所以在學術界沒有找到新的證據之前,我們還是把這首詩作為曹植的作品看待。
上一篇:《鵲橋仙》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三月十八——紀念鐵獅子胡同大流血》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