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女兒茜裙新。
輕舟短棹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
李群玉以“黃陵廟”為題的詩,一共有兩首,另一首是七律。這是一首七言古體,作者一作李遠。二李是詩友,作品有可能相混。但從行蹤來看,不見李遠有去過黃陵廟的記載,詩作中也沒有同類題材的作品。李群玉家在澧州(今湖南澧縣),北去南來都要行經黃陵廟(在今湖南省湘陰縣北洞庭湖畔)。除了七律《黃陵廟》外,他還寫有一首七言古詩《題二妃廟》和一首七言絕句《湘妃廟》。看來把七古《黃陵廟》判為李群玉所作比較近是。
黃陵廟是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的紀念祠廟,又叫湘妃祠。廟內有兩妃的塑像,神態悲凄,栩栩如生(七律《黃陵廟》: “二女啼妝自儼然。”)。這首詩雖然以“黃陵廟”為題,所寫內容卻與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詩中描畫的是一位當地的船家姑娘,同時也流露了詩人自己對這位姑娘喜悅愛慕的感情。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廟前,春光明媚,綠草如茵——這是黃陵女兒即將出現的具體環境。“莎草”,是多年生草,長條形的葉片上閃耀著清亮的綠色。莎草碧綠,正好襯出即將來到的船家姑娘的動人形象。
“黃陵女兒茜裙新”,一位穿著紅裙的年輕女子翩然來到。“茜”是一種紅色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紅色。“茜裙”本已夠艷的了,何況又是“新”的。在莎草閃亮的綠葉映襯下,不難想見這位身穿紅裙的女公主嫵媚動人的體態。
這位姑娘經過綠草地以后,繼續向前。“輕舟短棹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看她走向河邊,登上輕舟,熟練地拿起短槳,船就象箭一般向前駛去,船后飄散著她的一串歌聲。小船順著逶迤不絕的山下河道漸去漸遠,直至消失。黃陵女兒行其所當行,綠草紅裙的形象,登舟舉槳的動作,清亮動聽的歌聲,卻把詩人的心緒給搞亂了,她突然出現時,詩人深心喜悅,她轉眼消逝,詩人又感到無限惆悵。末句中的“水遠山長”,是上句中“去”字的引申發揮,形象地寫出黃陵女兒劃著短槳消失在遠水長山盡頭的情景。
《黃陵廟》在藝術上的成功,主要在于采用了寫意的白描手法。詩人完全擺脫了形似的摹擬刻削,十分忠實于自己的感受,因而所寫情景也就自然具有了一股感人的力量。
結句是欲往從之而無由,亦《楚辭》求女之意。(何焯《三體唐詩》評)
“水遠山長”,言對面天涯也。此《竹枝》體。(黃生《唐詩摘抄》)
詩竟言黃陵女兒蕩輕舟而去,無限愁心,付諸云水。其茜裙游女,托微波之辭耶?抑空明蘭槳,望斷美人耶?此類詩重在音節蒼涼入古,而微意自在其間,不須說盡也。(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
上一篇:《黃河·羅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黃鶴樓·崔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