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庭芳》·蘇軾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元豐七年(1084)四月,蘇軾減刑貶地由湖北黃州移到河南汝州。將行之前作此詞以留別雪堂諸鄰里。這首詞是書贈自江東來別的好友李仲覽的。其中抒寫了詩人人海飄泊的苦況,宦途跋涉的艱難,以及同東坡父老、山中好友惜別的依依情縷和異日歸隱的拳拳宿愿。全詞寫得蒼涼凄惻而又不失達觀溫馨的豪放本色。
上片寫欲歸去來卻無處可歸,只得在塵海中飄泊羈旅的抑郁情緒。首句借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原意,隱泄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東坡原籍四川眉山,正在岷山、峨眉山一帶,故以“岷”、“峨”泛指?!鞍倌陱姲耄瑏砣湛酂o多”,古人常以人的一生限為“百年”,詩人當年已49歲,自認為已過了一生的一多半,故曰“百年強半”。“坐見黃州再閏”三句是身世情懷的具體描述,詩人被貶逐黃州已過了兩個閏年,自己孩子的口音已變成楚地方言;詩人還曾在江東一帶任宦,當然孩童們也會唱吳地的歌謠。這幾句寫宦海的飄泊十分新穎別致。然而詩人的心與普通百姓的心是相通的,在即將離別之際,鄰里父老都攜了雞豚社酒前來同詩人共飲,這就為下片中“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作了伏筆。
下片感慨人生的飄流無定,預想前去汝州的境況,寄寓對雪泥鴻爪處的留連深情。“云何,當此去”是一個倒裝句,意為當此離別遠去還再說什么呢?“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底”,意為“何”或“為什么”,人生為什么要這般穿梭似的往來無定呢?以下數句是對東坡父老和友人的寄語:我懷念雪堂前的垂柳,鄉親們,你們將會顧念著我們的情誼,不會剪劈它那柔條嫩枝。遠去江東的李君(仲覽),請你也傳語江南的父老,請他們也不要忘記曬曬我留下的漁蓑(蘇軾貶黃州前曾在杭州等地任職)。
上一篇:畢大節《滿庭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秦觀《滿庭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